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李倩视频/记者王子文
“我们园区的桃树是采用v型种植技术,不仅产量能提高20%,而且种出来的桃糖分高、果品好。”2月22日,淄博竹林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持雨说,该合作社努力打造田园综合体,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上了酿制果酒的流水线,园区的桃一部分用来销售,一部分用来酿制白兰地,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博山区因地制宜、持续发力,扩大优势特色产业规模,改造提升林果产业,提升产业档次,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优质品牌农产品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博山区按照“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的工作思路,立足资源优势,以“一切聚焦项目干”为抓手,紧紧盯牢五大目标和“八个新突破”,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全力实现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博山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辉说。
博山区有机猕猴桃种植基地
培育特色产业,激发乡村活力。博山区完善农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利益链接机制,以村或片区为单元培育一批小而精的特色产业,实施农产品产销对接行动,打造特色专业市场,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拓展农企、农超对接和高端市场定制等营销模式,助力农民增收,持续抓好“百企联百村”工作,充分发挥65个结对帮扶村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成立猕猴桃、鲜桃、桔梗、食用菌、道地药材五大产业联盟,制定行业标准,遵守联盟公约,推动产业联盟在种植加工、技术研发、示范应用等方面开展合作,避免同质竞争,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共享、渠道共享,打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责任共担”的抱团发展新格局。
博山区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根据各镇、街道产业特点和功能定位,积极探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以前在外面当幼儿教师,近几年家乡的变化太大了,我们村的老街换了‘新颜’,一下子人气就多了起来。”八陡镇东顶村村民岳海燕告诉记者:“正好八陡老街在招商,作为从东顶村走出去的青年,家乡为我们打开了创业的大门,便回来开了这家博山特色水饺店,通过自己的双手让更多的人品尝到博山美食。”
八陡老街
八陡老街坐落在全国文明村——博山区八陡镇东顶村,以明清民居四合院建筑为主,青砖、黛瓦、灰墙是古街的主色调,保持了鲁中地区明清民居四合院的建筑规制。
老街的环境改变和产业发展夯实了民生基底,促进了民生改善。“依托博山饮食文化特色,打造了以原生态泰昇公石磨面粉、石磨香油、馒头、博山水饺等特色美食店。我们沿街除了有30个店铺外,在四合院内还有一个以传统博山菜为特色的饭店。店铺和饭店为村民在家门口提供了就业岗位,实现了村民的就业增收。整条老街都是村集体投资建设以及管理运营,激发了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二级主任科员、东顶村党总支书记助理孙海盟介绍。
“博山区将紧盯工作目标、扛牢责任、锐意进取、铆足干劲,进一步激发博山特色农业发展新活力,强力助推产业发展路径更加清晰、特色品牌价值更加提升、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全面谱写特色农业发展新篇章。”李辉表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9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