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1日,博山籍乡土作家刘培国第五本乡土散文集《促蛰》在博山禹王山居首发。58岁的刘培国从19岁开始写作,连续出版了《酥锅》《锡壶》《豆豉》《连浆》等系列乡土散文集,达百万字之多。当天,近余位读者参加了首发式。
1月1日,刘培国在新书发布会上对读者表达了感谢。
博山是北方陶苑、琉璃之都、中国鲁菜发源地,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在首发式上,刘培国面对读者表示自己愿用毕生精力,为一方乡土当好“书记官”。刘培国的散文,40年如一日挖掘整理再现传统文化,不但得到了贾平凹、张宏森等作家、学者的认可,也得到了当地读者的喜爱。
山东大学刘心明教授认为,刘培国的散文集几乎每一篇都在谈博山的历史、博山的文艺、博山的工艺、博山的文化生活和博山的美食。文史学者王颜山认为,刘培国的文章和著作堪称“博山乡土教材”,是以文学手段写出的有档案价值的文史资料。蒲松龄《聊斋志异》是为鬼狐妖魅写了一部“史记”,刘培国为祖辈博山人修了一部《民俗生活志》。文艺评论家宋光辉说,刘培国把博山写得活灵活现,令人倾心仰慕,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后生们,品读得有滋有味,高山流水,敬佩不已。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贾平凹在贺信中说,“《促蛰》付梓出版,是件可喜的大好事。散文贵在说真话,述实事,记真情,才能受读者欢迎。就像大树,根扎得越深,枝叶越繁茂。祝你的散文越写越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一级作家张宏森发来贺信,《促蛰》首发式是年故乡博山“开门见山”的一件大喜事。“今天我想借用一句流行语如此表达:‘你所在的位置,就是你的中国’,这就是培国散文的巨大意义。培国用一百万字的贡献,接续着中华文化的香火。因为这些文字,我还想特别说一句:故乡从不偏远,博山永不落后,因为有培国等诸多文化同仁在支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