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在余平方米的工地上发现20座战国-西汉时期的古墓)6月28日中午,溆浦县卢峰镇茅坪村抢救发掘战国-西汉时期古墓群现场,考古队员完成了M20号墓穴的发掘工作,这标志着该发掘现场所有古墓穴的发掘工作已经完成,下一步将在长沙进行集中清理和修复工作。(图②:6月28日中午,考古队员对编号为M20的墓穴进行发掘工作)今年4月,溆浦县茅坪变电站千伏的改圹建项目工程施工时,发现古墓群。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市文物局、溆浦县文管所等单位组成考古工作队,对该工地范围内文物进行抢救发掘工作,共发掘战国至西汉时期古墓葬20座。据初步统计,出土各类文物件(组),绝大多数出土文物为日用陶器(鼎、敦、壶、豆等),还有部分青铜器、滑石器、琉璃器等。此次共出土青铜兵器13件,包括剑9件、戈2件、矛2件。其中一件具有巴蜀文化特色的青铜剑保存十分完好,该剑长约32厘米,剑颈扁平,剑格上有明显的形似太阳的画纹。据悉,战国时期,巴蜀地区与长江中游楚国的关系日益密切,两地文化交流密切,该剑出土于溆浦,正是两地文化交流的证物。本次出土的另一“珍宝”,战国时期的琉璃器“蜻蜓眼”,直径约5-6毫米,颜色青白相间,形似一颗豌豆,为我国早期铅钡玻璃制品。琉璃制品最早发现于古埃及、中亚地区,后玻璃烧造技术传入我国。我国古代工匠根据实地材料,就地取材铅钡,成功烧造出早期玻璃制品。多年前屈原所著《离骚·九章·涉江》中曾有“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的诗句。溆浦在战国时期列属于楚国,汉代改名义陵县,西汉时期曾在一段时期内成为武陵郡的人口、经济、行政中心。现县城溆水河以南、水东镇以北,方圆30平方公里内为马田坪古遗址古墓葬保护区,保护范围内包含从商周到宋元时期的各类遗址与墓葬,该区域是溆浦县历史发展,文化变迁的见证。(记者潘雨通讯员彭祖江)(图③:编号为M13的墓穴中的青铜镜)(图④:编号为M11的墓穴中的青铜博山炉)(图⑤:编号为M17的墓穴中的蜻蜓眼)(图⑥:编号为M19的墓穴中的青铜剑)来源:怀化日报编辑:南方新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512.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