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宝,开元时期长安商人,史书对其生平记载不多,有一些事迹现于《独异志》。对于王元宝的发迹史,流传最广的说法颇具神话色彩,唐代李亢在《独异志》中记载:开元间,有长安有个叫王二狗的小商小贩,经常往返淄郡和长安贩丝,赚点微薄的差价。有一日,二狗住的酒店遇盗,财物全部都被偷了。二狗不禁仰天长叹:天不助我,便准备悬梁自尽了。就在二狗极度悲伤时,冥冥中似乎见一老者,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温文尔雅,左手“如意”,右手“元宝”,看起来像是高祖赐封财帛星君的李相公。星君对他说:“你这辈子是大富大贵命,怎么能随随便便就去寻死呢!你不难道不知道淄州产出琉璃么?”说完留下一枚元宝就消失了。二狗于是开始贩琉璃,几年之内获利甚多成长安首富。二狗感念星君所赐,便改名叫元宝。对于这类传说,神话色彩浓厚,真假可想而知。不过对于王元宝的发家,说法最广的就是靠琉璃起家,这一方面到是与神话传说有所契合。唐代,琉璃已经是非常稀有的建筑裝饰材料,贩卖琉璃能产生多大利润,聪明人一目了然,王元宝正是其中一员,慧眼识到了琉璃的投资价值。可以说王元宝的发家经验概括起来就是:掌握稀有资源,奇货可居,依靠一点点的积累壮大,实现发家致富。随着财富的不断积累,王元宝一点点的走上了唐朝首富的“位子”,他的财富究竟有多少呢?不单是我们好奇,连统治者唐玄宗也感到好奇。唐玄宗宴会图某次,唐玄宗忍不住召见王元宝,问其家财到底有多少。王元宝自信的答道:“臣请以一缣系陛下南山一树。南山树尽,臣缣未穷。”在古代,衡量一个人的财产,除了金银珠宝田地外,布帛的数量也是一个重要标准。在当时,一匹绢可以兑换十石粟。一缣即一匹绢,南山即终南山,用缣系完终南山所有的树,王元宝家中的缣还有剩余。唐玄宗听后感慨地说:“我是天下的贵人,王元宝是天下的富人。”盛唐的风气兼容并包,但本质上仍然没有摆脱历史上轻商的偏见,商人被称为贱类,他们虽然有钱,政治地位却低下,载入史册的商人也为数不多,名垂青史的更是有数。作为唐代首富,王元宝既能得到当时的统治者唐玄宗的认可,又能独善其身,可想而知,一定具备过人之处。据说王元宝家有一把神奇的宝扇,极凉且能自转,每逢热天请客吃饭时,他便让家人将扇子拿出来放在座前,并在上面洒些新水,这时扇子“则飒然风生,巡洒之间,客人感到冷了,就让人撤下扇子。玄宗闻听后感到好奇,就命人把这把扇子借去观赏,称赞道:“此龙皮扇也!”王元宝当然是聪明之人,连说要送给皇上,但玄宗此时又显然出其非凡的姿态,坚决不受,赏完后又物归原主。和当代富豪一样,王元宝也偏爱实业投资,对房产的投资可谓“煞费苦心。史料记载,王元宝的宅府时人称之为“王家富窟”,极为奢华,据说他家的房子以金银叠为屋壁,宅中的礼贤室以沉檀为轩槛,以碔砆甃地面,以锦文石为柱础,并把铜钱当地板砖,铺在后花园的小径上,称这样可以防滑。他的床前有用檀香木雕的两个童子,手捧七宝博山炉,自暝便焚香至晓。王元宝家中的器皿宝物,比王公大臣的还要好得多,四方之士尽仰慕之,以结识他为荣,他也非常好客,经常接待四方宾客,最大程度满足客人的喜好需求,客人没有不所至如归的。拜财神王元宝发迹之后,吃水不忘打井人,念念不忘财神爷。家里供奉的是财神爷,商号里祭拜的是财神爷。他还在长安捐善款建造了财帛星君庙,聘请国内高道主持,四时供奉,香火旺盛。每年正月初五商号开张这天,他都要早起到财帛星君庙上第一柱香。于是人们纷纷效仿,也都在正月初五清晨到财帛星君庙上香,有时甚至连唐玄宗皇帝都到星君庙上香。初五之后还要出巨资,请财神爷到长安大街小巷巡游,巡游路上财神爷由招财童子和利市仙官护卫,招财童子和利市仙官还要给路人分发彩头或利是,吸引百姓踊跃尾随,争抢彩头、利是。沿街商铺则摆上贡品,点上高香,迎接财神爷进门。财神爷路过家门时,商家要燃放鞭炮,三拜九叩,为财神爷献上随喜钱。大的商号还要请财神爷驻足,为财神爷举办盛大的祭祀活动,放鞭鸣炮,迎请财神爷降临,同时邀请传统民间剧团为财神爷唱戏。当时的长安,每到正月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迎神。各个店铺闻鸡鸣即起,开始接神,放鞭鸣炮,在招幌上挂红布,庆祝开市大吉,共喝财神酒。王元宝的祭品中喜欢用一条黄河大鲤鱼。老百姓以为鲤为“利”的谐音,所以称鲤鱼为“元宝鱼”、“活元宝”。长安街头每逢初五早上必有叫卖元宝鱼者,各店铺争购,用线穿鱼脊并挂在房梁上,鱼头朝内,身上贴红纸元宝,寓意可以“招财进宝”。长此以往,这种风俗传播到全国各地,形成了正月初五拜财神和财神爷巡游传统民间送福送财的习俗。王元宝的例子有力说明了,创造财富在于方法,不一定要靠体力,获取利润的关键是审时度势发现商机,不一定要亲自耕种获得。另一方面,历史上能够像唐玄宗这样包容商人的帝王并不多,而且富人没有财富不安全感,没有藏富的考虑,对于财富只需以义取之,随心享用。生活在这样的年代里,对商人而言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幸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508.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