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同学在历史课上

都曾被书中的这张配图所吸引

在盗墓题材的影视剧中

它也常常客串、吸粉无数

今天,带你认识课本中的金缕玉衣

黄金作缕玉石为匣寄托着古人的永生梦

玉衣,又称“玉匣”“玉押”

是汉代一种特制的殓服

通身由玉片组成

玉片之间用金丝、银丝或铜丝编缀

金缕玉衣则是玉衣中的“顶配”

第一眼看到它

可能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

为啥要用玉把人包裹起来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古代的玉崇拜

在汉代,人们崇尚儒家的“贵玉”思想

《礼记·玉藻》云:“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

玉被赋予了多种美好的品德

此外,古人相信玉石能使尸身千年不朽

早在西周,就有了葬玉的礼俗

到汉代,演变成了完整的玉衣

用玉敛尸的礼俗达到了极致

这件满城汉墓的金缕玉衣

是我国首次发现、规格最高、最完整的玉制葬衣

在它出土之前

我们都不知道史书里的“玉衣”长啥样

△西汉鎏金镶玉铜枕(上);西汉玉九窍塞(下)

金缕玉衣出土时还配备了

镶玉鎏金铜枕、玉眼盖、玉鼻塞等

一套完整的葬玉

可能会有小伙伴好奇

如此完备的“防腐套装”真的有效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片玉片,克金丝制成一件玉衣有多难?

刘胜金缕玉衣长1.88米

由头罩、上衣、手套、裤筒、鞋五部分组成

全套玉衣足足用了

玉片片,金丝约克

光是原材料就一掷千金不说

制作工序更是十分复杂

△1.脸盖2.头罩3.上衣前片4.上衣后片5.右袖筒6.左袖筒7.右手套8.左手套9.右裤筒10.左裤筒11.右鞋12.左鞋

首先,是设计环节

玉衣根据人体比例1:1定制而成

据专家推测

玉工会先做出一个和人体相同的木质模型

按人体部位的不同

在模型上画出纵横的行格

以此决定玉片的大小和形状

之后,进入到玉石加工环节

锯片:将玉石锯成不同形状、厚约0.2-0.35厘米的小薄片穿孔:采用加砂研磨的砂钻法,在玉片不同部位的角上穿孔抛光:°无死角抛光,呈现完美光泽

再之后,进入到“金缕”制作环节

把黄金捶打成金片

再将金片裁剪成一条一条细丝

最后拧成一缕合股金线

用各种花式编结方式串联玉片

△金丝编结玉片方法1-2交叉式3-6套联式7并联式8-9结联式

大致经历如上工序

一件严丝合缝的金缕玉衣就制成了

不得不惊叹古人这“逆天”的手艺

根据专家推测

西汉时期制作这件玉衣

约需一名熟练玉工费10余年的工夫

制作费用相当于

汉代户中等人家家产的总和

或许正因为金缕玉衣

过于费料、费时、费钱

制成后还会被不少盗墓贼惦记

三国时,魏文帝便下令禁止用玉衣殓葬

墓主人是何身份?中山靖王刘胜是也

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玄孙。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一定对

刘备的这句口头禅印象深刻

他口中的中山靖王

就是这件金缕玉衣的主人——刘胜

他是汉景帝之子、汉武帝的庶兄

十几岁时便被封为西汉第一代中山王

史书上对他的记载寥寥无几

但随着满城汉墓的出土

这位中山靖王的形象逐渐清晰起来

△西汉鸟篆文铜壶

金缕玉衣“预留”的“啤酒肚”

和出土的大量酒器

印证了他嗜好饮酒的特点

△错金铜博山炉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西汉螭虎钮方玉印(左);西汉鎏金虎形铜器座(右)

各式各样、精美绝伦的文物

似乎诉说了他极尽奢华的一生

这位身着金缕玉衣

企求“金身不灭”的中山王

早已化为尘埃

但他留下的一件件珍藏

还在向人们讲述年前的故事

来源:央视新闻

(责编:程雨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4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