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13日至16日,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东南孟良崮地区对国民党整编第74师进行的进攻作战,称之为孟良崮战役。在此战中,在粟裕果断又灵活的指挥下,华东野战军以五个纵队在敌人重兵集团密集阵型中,从战线中央割歼其精锐整编第74师及整编第83师一个团,共计三万两千余人。孟良崮战役的胜利,使华东野战军一举扭转了华东战局,在解放战争史上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年5月13日孟良崮战役拉开大幕之前的一个多月内,面对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粟裕采取“慎重待机”的作战方针,以“耍龙灯”的战术,不断牵制和拉扯敌人,以便寻找最有利的战机。这一过程,对于孟良崮战役的爆发做了大量铺垫,可以说没有前期这些铺垫,就没有孟良崮战役,二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并且,在这一过程中,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进行了多次歼敌计划,最终才决定将歼敌目标从桂系第7军和整编第48师,改为了整编第74师。

正如粟裕在回忆录所说:“有利战机是创造出来的,而不是守株待兔式的等来的。”也就是说,粟裕歼灭整编第74师的决心,有一个形成的过程。那么,是什么样的原因?让粟裕放弃歼灭桂系第7军和整编第48师的作战计划,最终把歼敌目标定为了整编第74师呢?这其中又如何体现了粟裕军事指挥的精妙呢?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让我们慢慢往下看。

一、前期歼敌目标变化的过程

年3月底,国民党军队正式发起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面对气势汹汹、大兵压境的敌人,不管是毛主席还是粟裕都在思考着应对措施。鉴于敌人兵力过分密集,准备充分,行动谨慎,估计有利战机比过去少得多,所以我军采取了“慎重待机”的作战方针,审慎地观察战场形势的细微变化,分析掌握敌人的行动规律,能动地创造和捕捉有利的战机,条件具备了就坚决歼灭之,条件不具备,就改变和放弃原计划,决不急躁作战。

从年4月初开始,粟裕就开始以“耍龙灯”的战法来吸引和调动敌人,以便创造歼灭敌人的良机。4月初,粟裕下令华东野战军分路南下,出击郯城、马头、新安镇等地扰乱敌人侧后,寻歼敌人主力。不过,由于敌人立即调集部队加强防御,粟裕只好下令让部队北上,重新寻觅战机。不久之后,鉴于从汶上、宁阳地区北进占领泰安的整编第72师比较孤立,粟裕下令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对泰安实施围困并伺机打援,但敌人始终按兵不动,再加上泰安城防坚固,粟裕只得改变计划。

4月28日,汤恩伯第一兵团进占河阳、青舵寺、垛庄、桃墟、蒙阴等地。粟裕随即以四个纵队向桃墟、青舵寺出击,准备分割歼灭敌人一部分,可是敌人一经接触就立马龟缩,粟裕的计划又没有实现。5月3日,鉴于刚刚进占新泰的整编第11师立足未稳,粟裕下令以四个纵队形成对新泰的包围,可是敌人主力急忙来援。粟裕认为很难快速决出胜负,只得下令让部队主动撤退。就这样一个多月来,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时南时北、或东或西,始终没有创造出有利战机。

二、打桂系第7军和整编第48师

为了进一步调动和分散敌人,粟裕计划以两个纵队南下鲁南敌后、一个纵队南下苏北敌后,不断拉大战场空间,威胁敌人的后方并调动敌人回师或分兵,以便我军在运动中歼敌。粟裕将这一计划上报中央之后,毛主席很快复电指示:“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处置甚妥。”同时又指出:“胶济线以南广大地区均可诱敌深入,让敌占领莱芜、沂水、莒县,陷于极端困境,然后歼击,并不为迟,唯(一)要有极大耐心;(二)要掌握最大兵力;(三)不要过早惊动敌人后方。”

毛主席这一指示,使粟裕坚定了“慎重待敌”的作战方针,遂下令放弃扰乱敌人后方的计划,主力部队全线后撤至蒙阴东北及淄川、博山一线,同时命令已经位于新泰以西的第六纵队就近南下至平邑以南地区隐伏待机,不再主动出击。华东野战军全线后撤,迷惑了敌人,使得敌人误以为我军无力再战,已呈疲态。因此,敌人随即全线出击,妄图进一步压缩我军的生存空间,或者逼迫我军退到黄河以北。

战场形势变化了。此前,华东野战军主动牵制拉扯敌人,寻找有利战机,但由于敌人始终密集靠拢、稳扎稳打而没有实现预期目标。现在,华东野战军主动后撤,敌人全线出击,虽然说敌人的阵型仍然很密集,但只要敌人动了起来,那我军就不愁找不到有利战机。5月10日,汤恩伯第一兵团之第7军和整编第48师从河阳出动,快速占领了苗家区、界湖等地,并有继续进犯沂水的迹象。当时,考虑到第7军和整编第48师位于汤恩伯第一兵团的右翼,在战场空间上比较暴露,粟裕立即制定了歼灭第7军和整编第48师的计划并伺机打援。

三、这不是最有利的战机

粟裕虽然制定了歼灭第7军和整编第48师的计划,但他始终认为这不是最有利的战机。原因大体上有两点:首先是,第7军和整编第48师位于汤恩伯兵团右翼,虽然比较暴露,但离我军距离也比较远。如果长途奔袭的话,战线必然会拉得很长,而且会造成我军兵力过于分散,中路过于空虚。如果,我军在歼灭第7军和整编第48师的时候,敌人向我中路发起进攻,那么我军会非常被动,陷入两难的困境。这一点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

其次是,第7军和整编第48师是新桂系军队,他们打仗很狡猾,又较顽强,和他们作战要拼消耗,且很难有俘获,不是最为理想的打击对象。第7军的前身是李宗仁、黄绍竑领导的广西定桂讨贼联军,最初以六千之众先后将陆云高、陆荣廷、沈鸿英等旧桂系军阀六万军队消灭,紧接着又以不足两万人击溃唐继尧滇军七万人,统一了广西。此后,第7军作为新桂系的王牌骨干,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宁汉战争、蒋桂战争、中原大战、抗日战争,以素质过硬、意志顽强而著称,被誉为“钢军”。

整编第48师的前身是新桂系第15军,全面抗战时期改编为第48军,于年5月改编为整编第48师。整编第48师和第7军一样,士兵绝大多数是广西籍,有吃苦耐劳之精神,且特别擅长山地作战,被誉为“铁军”。新桂系军队是国民党军队中一支战斗力较强的“杂牌军”,在军阀混战时期,新桂系军队不但没有被蒋介石消灭,反而能够几落几起,始终控制着几个省的地盘,可见其实力之不一般,甚至流传着“滇军黔军两头羊,湘军一头狼,广西猴子是桂军,猛如虎,恶如狼”的说法。

在解放战争中,我军和新桂系军队有过多次交手。年8月7日,山东野战军第八师和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以优势兵力向驻守在安徽省泗县的第7军第师发起进攻,经两昼夜激战,但泗县城未能攻克。不久,国民党军队进攻两淮、苏北,新桂系的第7军和整编第48师屡有上佳表现,可与蒋介石的嫡系王牌军相媲美。到了年3月,第7军和整编第48师又被派到山东参与发起重点进攻,隶属于汤恩伯第一兵团。这就引出了粟裕此次制定歼灭第7军和整编第48师的计划。

再多说一下,新桂系军队后来又被蒋介石派到中原地区打内战,曾在大别山给我军造成非常大的困难。当时,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在制定歼敌顺序的时候说:“先打最弱之保安队,次打较强之中央军,最后打最强之桂军。”到了渡江战役之后,第四野战军挺进中南,罗荣桓曾评价新桂系军队:“要警惕广西兵团,就是李宗仁、白崇禧的两广部队。这些着短裤、穿草鞋的兵,打仗顽强,又善于爬山,跑起来像揩了油的,很难抓住。”

年9月至10月爆发的衡宝战役中,白崇禧率领新桂系军队虽然遭到沉重打击,但青树坪一役对由钟伟率领的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九军造成了很大损失。直到年12月爆发的广西战役中,新桂系军队最终才落了个全军覆没、土崩瓦解的结局。我军之中曾有这样一个观点:“要分清国民党军中哪些是精锐部队,一要看装备,美式装备的肯定是精锐部队;二要看口音,广西口音的部队一定也是精锐部队。如果是既有美式装备又有广西口音,那绝对是国民党军中最精锐的。”

总体来说,新桂系军队在国民党军队中或许不是战斗力最强的,可是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的确是国民党军队中最狡猾的,是名副其实的“加钢黄鳝”,战斗力强悍且像黄鳝一样刁滑。因此,粟裕在下达歼灭第7军和整编第48师的作战命令之后,他一面派人给部队调配充足的弹药,打算以强大的火力保障攻击部队将第7军和整编第48师歼灭;另一面继续密切注视着战场上的细微变化,寻思着还有没有更为合适更为有利的战机。

四、整编第74师来犯

年5月11日,也就是粟裕在下达歼灭第7军和整编第48师的作战命令之后不久,敌情有了新的动向。整编第74师在整编第25师和整编第83师的左右两翼掩护下,由垛庄出发经孟良崮西麓向坦埠进攻。敌人这一行动,很快引起了粟裕的高度重视,由于一时间难以判断敌人这究竟是局部行动,还是全线进攻,所以粟裕下令情报部门密切注意敌人动向,并搜集敌人行动部署。当晚,粟裕就获悉了敌人此次行动的部署,以整编第74师为骨干力量,在友邻部队的掩护下对我军实施中央突破。

整编第74师,前身是组建于淞沪会战时期的第74军,在全面抗战时期经历了多次恶战,立下了不少的功勋,是蒋介石特别倚重的“五大王牌军”之一。说到这里,或许有人要问,整编第74师和新桂系的第7军,哪个强?个人认为,从硬件上讲,整编第74师的实力在新桂系第7军之上。不过,一支部队的强弱,除了与硬件有关,还与指挥官有着很大的关系,毕竟“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嘛。

整编第74师的师长是张灵甫,今陕西西安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张灵甫的脾气秉性,完全符合人们对陕西人的一贯印象——生冷倔强。张灵甫曾经因流言蜚语枪杀妻子吴海兰,在抗战时期打起仗来也是不要命,往往带头冲锋,在战场上负伤成了瘸子。同时,张灵甫不仅是蒋介石的忠实信徒,曾狂言“一年之内不消灭(陈粟),死无葬身之地”,而且还很狂妄自大,认为别人都不行就他自己行,与李天霞等很多国民党将领闹不和。

在获悉敌人最新行动之后,粟裕茶不思饭不想,拿着各种电报文件在作战地图前走来走去,不时又停住脚步拿起铅笔在作战地图上画来画去,盯着不动,像定住了一样。身边的人有心劝粟裕休息休息,可都不敢上前和粟裕说话,生怕扰乱了粟裕的构思。因为陈毅司令员有明确规定:“粟副司令员在地图前构思歼敌方案时,任何人不准打扰!”此时,粟裕苦思冥想的是,面对敌人密集阵型对坦埠(华东野战军指挥部驻地)实施中央突破,我军该如何破解呢?

五、战机、战机,打74师

能否准确寻找并把握战机,决定着一位将领的功成名就抑或身败名裂。古今沙场,有多少将领为捕捉一次战机而呕心沥血,为得到一次战机而欣喜若狂,为失去一次战机而悔恨终身,又为授敌战机而败走麦城。“战机!”粟裕兴奋地叫了起来,满脸喜气一扫连日来的阴郁。粟裕随即转身吩咐秘书,通知各纵队立刻到会议室开会。秘书不敢耽误,他也面带笑容地赶紧去通知了。

在作战会上,粟裕脱口而出:“打74师!”这一突然的变化,开始引起了很多人的惊异,因为大家都在准备着远距离去打第7军和整编第48师。不过,在粟裕一番鞭辟入里的分析和讲解之后,大家就很快统一了认识,即割歼74师。首先,粟裕分析了敌人最新行动的意图,一是想以“中央突破”的战法,一举击中我军指挥中心,陷我军于混乱和包围之中,然后聚而歼之;二是逼迫我军继续后撤,把我军赶到黄河以北或者胶东一隅,压缩我军生存空间。

其次,粟裕讲解了我军的应对措施,即以“中央反突破”对付敌人“中央突破”,迅速就近调集几个强有力的纵队,以“猛虎掏心”的办法,从敌人密集阵型的中央楔入,切断对我军威胁最大的中路先锋整编第74师与其友邻的联系,并将其全部消灭掉。粟裕提出这样的应对措施,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根据战场实际,经过以下四点分析而得来的。

六、粟裕的四点分析

第一点:歼灭整编第74师,可立即挫败敌人的这次作战行动,迅速改变战场态势,获得最有利的战役效果。如果我军仍旧打第7军和整编第48师,那么敌人很可能置第7军和整编第48师于不顾,继续对我军实施中央突破,这样会使我军陷于两面作战之困境。整编第74师是蒋介石的王牌精锐,把它歼灭了,对敌人造成的打击最沉重,能把敌人打怕了。想想看,王牌精锐都被消灭了,还有什么敌人不能消灭呢?同时,整编第74师是敌人屡次进犯的排头兵,是我军的头号死敌,把它歼灭了,将极大鼓舞我军的士气,而且缴获也会很多。

第二点:我军传统的打法是先打弱敌或孤立之敌,敌人或许已经习以为常。如果这次我军反其道而行之,先打强敌整编第74师,那么必然会出敌不意,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而且,目前我军有能力也有实力来打强敌,通过此前的宿北、鲁南、莱芜等战役,我军在战术运用、作战经验、武器装备等多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这无疑为我军歼灭强敌整编第74师提供很好的条件。强敌迟早要打,尽早打掉强敌,效果越大。

第三点:从战场大局来看,敌人的总兵力超过我军,但是从局部战场来看,整编第74师这次担负中央突破任务,已进入我军主力集结位置的正面,我军部署不需作大的调整,即可在局部战场对其形成五比一的绝对兵力优势。而且,沂蒙山区地形复杂,我军可以利用山区地形,采取正面反击,分割两翼,断敌退路,坚决阻击各路援敌的战法,对整编第74师加以围歼。只要指挥得当、部署妥当,那么实现歼灭整编第74师的目标是完全有可能的。

第四点: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强和弱也是相对的,整编第74师作为机械化重装备军队,在平原上机动灵活、炮火威猛,战力强大,这不代表它在沂蒙山区也一样强大。反而,因为山区地形的限制,整编第74师携带的机械化重装备转运不灵便,而且会成为拖累,这样整编第74师的战力就会大大削弱。同时,整编第74师师长张灵甫十分骄横,他和同僚们矛盾很深,在我军围歼整编第74师且坚决阻援的情况下,料想敌人友邻部队不会奋力救援。

粟裕以上四点分析,说透了我军和敌人之间的优劣势,同时也说明放弃打第7军和整编第48师,改打整编第74师的原因,这无不体现了粟裕军事指挥的精妙。一切部署妥当之后,震撼世人的孟良崮战役就此拉开了大幕。话说回来,回到我们的问题上,在孟良崮战役之前,粟裕就在不断创造寻找着有利战机,而将歼敌目标从第7军改为整编第74师,原因就是桂系军队太狡猾,打它起不到太大效果;而打整编第74师就不同了,可以说效果最大,能直接粉碎敌人的新攻势,给敌人造成的打击最沉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