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nbsp;苏利民董晴晴

一个国家的发展,有大江大河的奔腾,更要有一枝一叶的生长。

一个城市的发展,最终的落脚点还是看这个城市的每一个人,生活是否更加舒适便利,内心有多少幸福满足。

淄博十年的民生之变,变在更加普惠均衡,阳光洒向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每个人,人人都可以感知城市的善意与温度。淄博十年的民生之新,新在这座城市的共同富裕新愿景,从基本民生向品质民生转变,生活不再“将就”,而是更“讲究”,更有品质,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

共同富裕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一个残疾人怎么可能过上好日子。”这是博山区石马镇盆泉村村民魏恩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寒来暑往,魏恩京精心料理他的食用菌大棚一晃8年,而他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种植能手、致富能手。

现年48岁的魏恩京,先天性听力残疾,腿脚也不灵便,做豆腐十几年,为了让家人生活得更好,40岁时魏恩京开始二次创业。他在淄博市残联和有关部门的帮助下筹集资金30万元租赁大棚开始养殖食用菌。经过8年时间,他的食用菌大棚已经达到年产食用菌70吨的规模,年净利润达10万元。

18年间悉心照料卧病在床的丈夫,家住张店区马尚街道世纪花园的陈锦霞怎么也没想到,社区在帮扶照顾她丈夫的同时,还能“照顾”到她自己。通过社区的“喘息服务”,陈锦霞终于可以出去游玩放松一下自己。

“喘息服务”帮助照顾人者“减压”,更好地帮扶困难家庭,也让陈锦霞完成了自己多年未能完成的心愿,感受到了满满的善意和城市温度。

扶弱济困,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美德。呵护好城市“最柔弱群体”,从“弱有所扶”到“弱有众扶”,展现的是城市的民生情怀与温度。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十年间,我市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对“一老一小一散一弱”群体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