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痒是不是快好啦 http://www.baidianfeng88.org/m/

西安北郊北康村汉墓清理简报

考古与文物年第4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位于西安北郊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米旗饼业公司,年9月在新建生产车间基础时发现一批汉代墓葬(图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随即派人进行了清理。米旗饼业公司在北康村西,龙首原北,汉代长安城以东这是汉代墓葬较为密集的地区之一,此次共清理了15座墓。现简报如下:

一、墓葬形制

15座汉墓均是在开挖基槽时发现的,基槽开挖深度为5米。因此其墓葬上层均已铲除,仅余下层,根据现场清理情况可将这批汉墓分为土洞墓与砖室墓两种,分述如下:

(一)土洞墓共12座。其中11座为竖穴土洞墓,1座为斜坡墓道土洞墓。11座竖穴墓中5座为南北向,6座为东西向。现按南北向、东西向竖穴墓道与斜坡墓道土洞墓分类叙述。

1南北向墓

M2方向。,平面呈刀把形,墓道长23、平面梯形南宽、北宽10米墓室位于墓道北,长30、宽12、残高12米。(图二)

M3方向10°平面呈长方形。墓道长22、宽08、深13米墓室位于墓道南长方形土洞式,长34、宽()8、高13米。封门为10层,底部纵向平铺4层上部横向平铺6层封门上部可见一排立砖券顶。但已遭破坏,保存不完整(图三)。

M5方向°平面甲字形,墓道口大底小上口长37、宽23;下口长36、宽22,深05米,墓室位于墓道北,长37、宽09、高05米。墓室东壁有一耳室,长13、宽09、高05米墓室内人骨保存较为完整头朝南面向上,仰身直肢据头骨、盆骨可知为男性。棺椁痕迹可见棺长、宽U65一,椁长32、宽米,棺椁厚度均为4厘米(图四)。

M6方向°,平面甲字形墓道长27,宽12,深07墓室位于墓道北,长30宽10,深07米,室内人骨架保存尚可,头朝南、面向上,侧身屈肢,据头骨盆骨来看应为男性。

M12方向。,平面长方形,墓道长24、宽08、深05米被Mil打破,墓室位于墓道北,长22、宽08、深05米,室内骨架保存较好,仰身直肢,似为女性。

2东西向墓

Ml方向。平面长方形墓道在基槽外,故未清,墓室在东,长24、宽12、深米。土坯封门。墓室盗扰严重,清理棺灰迹像可见此墓为二人合葬,人骨仅见下肢,北侧棺残长10、南侧棺残长14、宽均为米。

M7方向°,平面长方形,墓道长、宽09深04米,墓室在东,长,宽09,深04米(图五)。

M8方向°,平面长方形,墓道长24、宽08、深03米墓室在东,长3、宽08、深03米。

M9方向。,平面呈刀把形。墓道长24、宽、深07米。墓室在西,墓室后部被Ml。墓室打破’长26、宽1-8、深07米。

M11方向°墓道已破坏仅清墓室后半部,故形制不清,墓室应在东残长15,宽09深米。

M14方向90°,平面甲字形,墓道长24,宽10深12米,墓室在西残砖封门仅见7层。长24宽11,深12米。3斜坡蘖道土洞墓

M13方向°,平面甲字形、葛道残长7,宽米。甬道位于墓道与墓室之间,土洞,平顶,宽、深05高15米。墓室位于墓道北,长3、宽26、高22米,土洞,拱顶,从墓底17米处起拱(图六)。

(二)砖室幕3座,1座为竖穴墓道砖室墓,1座为斜坡墓道砖室墓,1座为阶梯慕道砖室墓。

M4竖穴墓道砖室墓。慕室、墓道不在一条直线上∶夹角约60°,方向55°(墓室)-墓道长24、宽09、深17米。封门两层,下部为立砖竖砌上部为横向平铺。墓室长39、宽、残高15米,四壁为条砖平铺砌墙,拱顶为子母砖券顶。墓室内盗扰严重,可知为二人合葬墓。骨架零乱。棺灰可见,东侧棺长22、宽,西侧棺长2、宽05米(图七)。

M10斜坡墓道砖室墓。平面甲字形,方向。,墓道与墓室不在一条直线上,夹角约80。,墓道残长58、宽09、坡长6米。墓室在东,长47、宽11、高15米。顶已塌落。可知为条砖砌墙。

M15阶梯墓道砖室墓。平面甲字形,方向°墓道长38、宽08、深25米,第一台阶深12、宽15,第二台阶深18、宽05,墓室长,宽12、高米。此墓盗扰破坏严重,可见立砖封门,平铺砖砌墙的残存迹象(图八)。

二、遗物

北康村墓葬数量不多,出土器物较为丰富,以陶器为主还有铜器,玉器、骨器、釉陶器等,陶器中有不少有彩绘,图案十分精美,现分类加以介绍。

(一)铜器均为小件,有车饰等。

1盖弓帽1件0M3:27前端为桃形盖帽,中间管状带钩,帽钩之间有一弧面凸棱长55、管径09、钩长15、帽径12厘米。(图九,1)

2马镰1付M4:49长条状’两头上下弯曲,中间微粗有孔,长83、宽05厘米。

3马衔∶1付,M4;59几环相扣、两头大环内穿马镳。长77、大环15、小环10厘米(图一一,3、4)。

4车軎1件。M4∶48、空心圆柱体,表面有三道凸棱,一端微大,长19、外圆直径18、孔径1厘米(图一〇、1)。

5弩机6件。M4∶51锈蚀严重,可见扳扔及望山∶长5∶7、宽26厘米(图一,2)。

6弩机M4:52仅余一架,长47、宽18厘米

7铜镜1件M3:17,此镜为日月光明镜,中心桥形钮,中心外有一圈篆体日月光明等文字,直径5、厚()2厘米(图——)。

8铜饰件(1)  1件。M15:1,烟斗状,由一小直筒和大拐头组成。长54,直筒径02,拐头径08厘米(图九,4)。

9铜饰件(2)1件。M3t19,亦为烟斗状,由直管和拐头组成,直管前端为一兽头,兽头口含一页片,页片可上下活动,页片和兽头以转轴相连,管为实体。总长,管长11,页片长15,拐头径08厘米(图九,7)。

10铜饰件(3)  1件。M3:20三角形管状,一端空,一端实,尖稍歪,状似笔帽,长55、孔径05、孔长32厘米(图九,2)。

11带钩1件°M5:15,鸭嘴形,长85、宽10、厚04厘米(图九,3)。

12合页1件°M3:3,表面锈蚀较重,两页片为桃形,中间以转轴相连,页片背面有两例钉。此合页应为漆盒之物,长50、宽27厘米(图九,6)。

13小铜勺1件OM5:4,勺体圆,柄稍宽,上有一小孔。长67、勺径17、深08、柄端宽1-3厘米(图九,5)。

14铺首1件°M3:26,片状,正面为浮雕铺首衔环,背面凹凸不平,应为模压而成。长43、宽34厘米。

15棺饰15件。大部锈蚀严重,M3:8,四瓣柿蒂状,中间有一大泡钉,表面鎏金,长10厘米。

(二)釉陶器

1-鼎5件。深绿色,M4:15,算口、深腹、圜底、耳残、兽形足、有盖、桥形钮、带环,环外一圆,圆上有三乳钉,圆内三凤,凤间有龙、野猪和狗,圆外有豹、猴、熊、羊、鼠。动物造型各异,跳跃追逐,象一自然动物园。通高。

2鼎2件oM4:1与M4:14,两件大小相同,形状均与M4:15相同,只是盖上图案不同。M4:14为半球形钮,钮边有一周小乳钉。从中心钮向外有四出卷枝藤,将盖顶分为四区间,每区间各有一动物,依次为:朱雀、豹、猴、马,其外有四道弦纹连接三个大乳钉,将整个鼎盖分为内、外两大圆,内圆内饰四禽兽,外圆似浪花状的纹饰间饰以龙、虎、马、鹿,野猪等兽,作奔跑状,画面生动活泼。M4:1与M4:14图案基本相同,只是盖上连接三大乳钉的是两道弦纹。通高18、腹径20、足高28厘米(图一二,2;封三,1、2)。

3盒1件。采:7酱黄色釉算口深腹、平底,无盖。高10,腹径底径8厘米。

4壶1件。M4:27深绿色釉直口方唇,束颈,球形腹假圈足,腹饰对称铺首衔环。高44腹径36厘米足高4厘米(图一六1)。

5壶1件。采:6,酱黄色釉造型与M4:27同形体小高20腹径15厘米

6壶4件。M4:18,深绿色釉。侈口尖唇、长颈、鼓腹、假圈足,腹部上下各有二道凹弦纹。中间为图案,下方一圈似山丘状的云气纹。中间有相对奔跑的动物云气纹上层有奔跑着的虎、熊、马、野猪等动物。其中有一人策马扬鞭穿行于动物群之间另外,上层中间一熊似在阻止其他动物前进,又似在挑衅博斗十分生动有趣。动物间插铺首衔环通高44、腹径36足高44厘米(图一二7)。

7壶1件°M3:4深绿色釉造型与M4:18同,仅腹部图案稍有不同。M3:4亦为射猎图案,上下云雾缭绕,动物中有虎、熊、鹿、朱雀、野猪等。一人骑马张弓回身对准身后的虎豹作射击状,动物有的追逐跳跃有的互相争斗朱雀展翅欲飞,整个画面有动有静合谐统一。通高35、腹径28、足咼4厘米(图一三1)。

8奁3件°M3:2灰绿色釉、侈口、尖唇、深腹、平底、兽形足、博山盖、盖上山峦间似为虎、猴、狗、蛇四种动物腹部亦有一圈动物图案,起伏的山峦间有熊、虎等在奔跑打斗。通高、腹深13、腹径21、足高3厘米(封底)。

9奁1件。M4:20,深绿色釉,型与M3:2同,图案不同。博山盖上图案为两层,内层为野猪,虎、熊追逐动物外层为四头野猪奔跑腹部图案为群山起伏,山间动物追逐嬉戏。动物有虎、野猪、熊、猴等。图间有对称铺首衔环:通高29、腹径24、腹深、足高33厘米(图一二,9)

10奁1件M4:21、深绿色釉、直口、方唇、深腹、平底、兽形方足、博山盖,盖上图案分两层,内层为羊、野猪、朱雀、虎及一小动物外层为奔跑的鹿,虎追一物,龙追一物。腹部上下各一凸棱,中间为图案。图像较大、群山起伏云雾缭绕间以虎、羊、金钱豹等奇禽怪兽。金钱豹特别传神。钱纹突出豹纹明显,胡须端扎,四肢踏地有力。通高24、腹径、腹深12、足高3厘米(图一四,5)。

11仓10件。M4:5,深绿色釉、伞形顶、深腹、兽形足,兽呈蹲踞状。有盖,盖为伞形中间一乳钉,钉外为十四道瓦棱。顶为直口方唇,坡脊上有二十四道瓦棱,腹饰数道细线凹弦纹。腹部釉色不匀。通高、腹径15、足高3厘米(图一二,1)。

12仓5件。M4:34,深绿色釉,形与M4:5同,形体较小’不同处在盖上,M4:34盖上棱为十二道棱间饰一层瓦纹。通高、腹径15、足局25厘米(图一二8)。

13博山炉1件。M4:28,深绿色釉、博山盖、炉体:敛口、圆唇、深腹、圜底、粗手柄、浅盘底、盘为侈口、平沿、方唇、斜壁、平底。盖上图分二层外层为起伏群山,内层三叶将其分为三区间每边二孔一处为叶脉,一处似马,一处似人,通高16、腹径84、底径13厘米(图一五2)。

14灯M4:件。深绿色釉、直口、平沿、浅盘、细手柄、喇叭口底、中空、上绘有一虎。通高10、口径11、底径94厘米(图一二,4)。

15罐2件°M4:38,深绿色釉、侈口、折沿、束颈、斜肩、鼓腹、腹下斜收,平底、腹饰二道凸弦纹。通高12、口径84、腹径15、底径75厘米。

16罐2件°M4:30,深绿色釉,直口、方唇、直领、圆肩、鼓腹、腹下斜收,平底、腹饰唇、直领、斜肩、鼓腹、腹下斜收,平底、腹饰二道凸弦纹。通高、口径82、腹径16、底径8厘米。

17罐4件°M3:6,深绿色釉,侈口、方二道弦纹,弦纹间为图案,亦以动物为主,有虎、野猪、熊、豹、龙等。似在奔跑、追逐、嬉戏。通高13、口径78、腹径、底径65厘米(图一三,2;封三,3)。

18罐1件。采:4,黄褐色釉,侈口、方唇、斜领、圆肩、鼓腹偏上,腹下斜收,平底,腹饰三层图案,上层为动物纹,二层为棱形几何纹,三层为三角纹,下边还有一凸棱。通高、腹径15、口径7、底径7厘米(图一二6)。

(三)陶器,又可分彩绘和无彩绘两种A彩绘陶器

1鼎1件。M8:8,敛口、尖唇、深腹、圜底、立耳附肩、兽蹄足、有盖、盖孤圆,上有三乳钉,上绘红、白、兰三色涡纹。涡纹外一红圈。通高、腹径18、足髙44厘米(图一四,2)。

2-鼎1件。Mil:9,負口、圆唇、深腹、圜底、立耳附肩、有盖,兽蹄足。盖绘红色三角纹一周,似向日葵花,腹部绘变形鱼纹。通高14、腹径、腹深8、足高46厘米(图一四,4)。

3盒1件°M7:7負:口、深腹、平底、有盖、圈足捉手,外绘红白相间卷云纹。通高13、腹径16、底径厘米。

4盒Mil:71件。倉口、深腹、平底、有盖、圈足捉手。内为二鸭戏水,外为红白相间的卷云纹、鱼纹、浪花纹,腹亦饰红白相间的变形鱼纹及浪花纹。通高13、腹径17、底径86厘米(图一五,1)。

5盒1件。Mil:8,型与Mil:7同不同之处在于Mil:7捉手内为二鸭戏水纹,Mil:8为涡纹浪花(图一五,3)。

6盒1件°M6:3。形与Mil:7同,只是彩绘不清,似为涡纹。通高、腹径21、底径9厘米。

7壶1件直口、方唇、束颈、腹偏下,假圈足,腹有对称铺首衔环,颈饰红白相间的三角纹,下为浪花纹,腹饰二圈变形鱼纹,中间为浪花纹,腹下为红色三角纹。通高25、腹径24厘米(图一四,3)。

8铉1件直口方唇,方圈足,覆斗型盖。颈饰三角纹,红白相间,腹饰浪花纹。通高、足高15厘米(图一四8)。

9仓5件°M11:5,直口、方唇、斜肩,肩饰八道凸棱。有盖,盖为半球形钮,钮外一圆,圆外亦有八条凸棱。兽形足,仓体上下饰红色三角纹,中间为变形鱼纹和浪花纹。通高、腹径12、足高3厘米。

B一般陶器

1.鼎6件可分三式。

I式3件。M7:6,敛口、圆唇、深腹、圜底,立耳附肩,兽形足,有盖、盖上有三小乳钉。通高18、腹深、足高3厘米(图一四,7)。

II式2件,一件残°M9:1,套口、尖唇、深腹、圜底,立耳附肩,兽蹄足,无盖。高14、腹径、腹深、足高45厘米。

III式1件。M6:4、倉口、方唇、深腹、圜底稍平,立耳附肩,锥形足,足残有盖,上有三乳钉,通高14、腹径、腹深88、足高06厘米(图一四,6)。

2蒜头壶1件。釆:1,口部呈蒜头状,直口、方唇、长细颈、球形腹、平底,高23、腹径19、底径9厘米。

3茧形壶1件侈口、平沿、束颈、腹似蚕茧、圈足,通高31、腹长37、足高3厘米。

4釜1件。釆:12,敛口、方唇、鼓腹,腹上有二道凹弦纹,高62、腹径16厘米。

5瓶1件。釆:15,侈口、折沿、尖唇、束颈、斜肩、直壁斜收,平底,通髙25、口径84、腹径、底径9厘米。

6甑2件°M4:12,盆形,侈口、平沿、斜壁、深腹、平底,底有五个小孔。通高74、口径、底径52厘米(图一二,5)。

7盆3件侈口、平沿、斜壁、外壁中间有一凸棱,平底。通高7、口径14、底径7厘米。

8方仓3件°M2:4,直口、方唇、折肩、体为方形,平底,圆盖,盖内圈足捉手。通高32、腹宽16、底宽14厘米。

9罐15件可分伽式。

I式1件°M4:40,直口、方唇、直领、斜肩、鼓腹、腹下斜收,小平底。通高68、腹径78、底径2厘米(图一六3)。

II式1件。釆:27侈口、折沿、尖唇、束颈,斜肩、鼓腹、腹下斜收,平底,肩上有数道凹弦纹。通高、口径14、腹径30、底径12厘米。

III式1件°M4:13,侈口、圆唇、束颈、斜肩、鼓腹、腹下斜收,假圈足,通高3、腹径36、底径18厘米(图一六,6)。

IV式1件oM4:23,直口、方唇、直领、圆肩、鼓腹偏上,腹下斜收,平底,肩上有一圈棱形几何纹图案。图案非常清晰,通高、口径14、腹径24、底径12厘米(图一六,5)。

V式2件°M4:37,敛口、平沿、斜领、圆肩、鼓腹偏上,腹下斜收,平底。通高86、口径56、腹径11、底径4厘米(图一六,4)。

VI式2件°M3:6,直口、平沿、直领、圆肩、鼓腹、假圈足,肩上附捉手。通高68、口径52,腹径88、底径3厘米。

VII式4件°M4:16,侈口、折沿、束颈、圆肩、鼓腹、腹下斜收、平底,通高16、口径、腹径、底径8厘米(图一六,2)。

VIII式3件°M5:16,侈口、折沿、方唇、束颈、斜肩、鼓腹、腹下斜收、平底,通高、口径、腹径27、底径12厘米。

10小口罐2件侈口、折沿、束颈、广斜肩、鼓腹、腹下斜收、平底,肩有五道凹弦纹,腹有数道划纹,通高44、口径、腹径42、底径厘米(图一四,1)。

11缶形罐5件°M5:10,侈口、平沿、方唇、束颈、广斜肩、鼓腹,腹下斜收,平底,肩上有四道细线弦纹,上有“世可”二字,腹下二圈剔纹。通高32、口径13、腹径42、底径18厘米(图一七,1)。

12缶2件。采:30,侈口、折沿、尖唇、束颈、广折肩,鼓腹,腹下斜收,平底。通高30、腹径、口径12、底径15厘米。

13灶三件。各不相同,分口式。

I式1件。Mil:10,通体长方,灶面二灶眼,前后各一,灶眼上一釜一甑。后面有一小柱象征烟囱。方形火门位于正面中下方,周围饰菱形几何纹饰。通体长、宽、高6厘米,甑为侈口平沿,尖唇,斜壁,平底,底有四小孔。高3、口径7、底径32厘米。

II式1件°M7:10,灶前方后圆,灶面三个灶眼,前二后一,后面有一象征烟囱的球柱体。灶眼上各有一釜。方形火门位于正面中下方,周围饰菱形几何纹图案。通体长、宽、高64厘米。釜,直口、方唇、斜肩、鼓腹、圜底。高32,口径4、腹径64厘米。

III式1件。采:灶前方后圆灶面三个灶眼,前二后一,灶眼上一釜一甑。后面有一像征烟囱的豆形体。火门位于正面中央,火门很大,拱形,周饰菱形几何纹。长20、宽18、高厘米,釜,直口、方唇、斜肩、圜底,高4、口径6、腹径6厘米。甑,侈口、平沿、斜壁、平底。底有五小孔。高28、口径32、底径2厘米。

14纺轮1件OM4:3,圆形,-*面隆起,中心一孔,周围呈螺旋状。直径57、高22、孔径14厘米。

15文字砖1件°M15:2,此砖为一残砖,呈不规则形,应为一铺地方砖。上刻“二百世”似为“二百卅一”四字,砖长,宽、厚68厘米(图一七,2)

(四)杂器玉、石、骨、铁、银一并介绍。

1玉猪2件0M4:55玉质较次,颜色发黄,整体为一长方形加工成型。猪为卧猪,憨态可鞠,从嘴、眼及臀部可见刀工纯熟长、宽25、厚3厘米(图一八)。

2玉蝉1件°M12:2,玉质较次,整体扁形,稍加雕刻成型,长4、宽24、厚1厘米(图一九,4)

3玉培1件°M5:5,玉质尚可扁条状应为一玉饰上裁下,表面纹饰不完整,长5、宽1-6、厚L4厘米(图一九3)。

4玉块1件°M7:4,出土时为两块,两手各握一块,修复对接成一块。玉质较好,呈青绿色体为长方形表面、背面均有纹饰。应为一玉佩饰上裁下纹饰均不完整,纹饰为蟠螭纹,上有二孔。长L7、宽22、厚04厘米(图一九,5)

5肛塞1件°M3:21,石质较次,扁圆锥体,前端无尖长6、大径12、小径06厘米(图一九1)

6肛塞1件。M4:54石质尚可,整体为标准六棱柱体,长55,边长06厘米。工精细。长57、宽32,厚06厘米(图一九6)

7.骨蝉1件。M!∶53、骨质尚可,颜色黄润、形体逼真、栩栩如生、两翼薄,中间厚,刀工精细。长5.7、宽3.2、厚0.6厘米(图一九,6)。

8骨耳塞1件OM12:3,出土时在耳边,骨质差掉渣,圆锥形无尖。长18、直径09厘米(图一九7)。

9骨牌4件°M5:2,4件相同,骨质好,表面黄润,长方形长25、宽15、厚05厘米(图一九2)。

10磨石1件°M4:45,沙岩,较粗,体为不规则形上有磨痕,长10K宽39、厚18厘米(图一九4)。

11磨石1件°M7:12,沙岩,较细,体为不规则形,上有磨痕,表面已呈槽状。长35、宽23、厚08厘米(图一^3)。

12铁刀3件,M4:44,表面锈蚀严重,已残,扁条状,无尖柄处为一环。长10、宽05、厚03厘米。

13银环1件0M3:23,表面灰白色,环形、直径2,厚11厘米。

14铜钱百余枚。大部锈蚀严重,可分“大泉五十”、“小泉直一”、“五铢”三类。

(1)大泉五十M4:56,外廓、内穿字迹均十分清晰工整,制作精良,直径24厘米(图二O,4)。

(2)小泉直一M4:56,体积虽小但一样制作精美,直径14厘米(图二O5)。

(3)五铢,百枚,可分三式。

I式M3:18五字交笔弯曲,朱字上方下弯,金字头呈簇形,四点模糊。直径25厘米(图二〇,3)。

II式M4:56五字交笔弯曲,朱字上方下弯,金字头呈三角,四点竖向清晰,穿下一月。直径25厘米(图二〇,1)。

III式M5:3,此钱为剪轮钱,可见五字交笔弯曲,金字头呈三角,四点清晰,朱字上下方折。穿上一横。直径22厘米(图二〇2)。

结语

北康村(即米旗公司)此次发掘墓葬仅15座,不但数量少且均为小型墓,15座墓中12座为竖穴墓道土洞墓,这种小墓型制沿用时间长,无明显时代特征,难以作为判断时代的依据,且墓中无出土文字可考,时代的判断仅能从所出土的文物中找出其依据。从各墓所出土器物看,M3,M4有大量釉陶器,Mil出土器物以彩绘陶器为主,M7、M8、M6、M9、M11随葬器物组合以鼎、盒、壶、钫为主,M2出土有陶方仓。这些器物不论质地,器形,彩绘或器物组合均反映出一定的时代特征。15座墓中6座墓出有五铢钱、剪轮钱及大泉五十、小泉直一等王莽钱。一般认为西汉早期随葬器物蛆合是以鼎、盒、壶、钫为主,仓、灶、罐辅之。彩绘陶器多为西汉早期延至中期,其纹饰多为涡纹,三角纹、浪花纹等,颜色以红为主,多以红白相间,紫、黑、兰等色较少。釉陶的出现时代相对较晚,大量随葬釉陶器时代多为西汉晚期至东汉初期。至于东汉随葬釉陶器,不论器型与器物组合与西汉晚期存在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陶方仓多为武帝时期的器物,如中山王刘胜墓及西安国棉五厂三分厂出土的方仓。而西汉早期与晚期则很少见到方仓的出现。在6座墓出土的钱币中,五铢钱无“五”字交笔较直的武帝元狩五年所铸五铢,亦无东汉五铢,大泉五十、小泉直一是典型的王莽货币。剪轮钱虽无外廓,但边轮孤圆整洁,应是郡国所铸剪轮五铢,综上所述,我们认为:M6、M7、M8、M9四座墓器物基本组合为鼎、盒、壶、钫为西汉早期器物的组合特征,但均不完整M6M9无铉,M8、M9无壶但器物特征均与早期汉墓出土同类器物相近,因其均为小型墓,所以其时代仍应为西汉早期,但应属偏晚阶段。Mil器物以彩绘陶器为主,其组合为鼎、盒、壶、仓、灶,灶为二眼,时代应早些,但仓的数量为五件,仓数量增多,无铉,时代应偏晚,因此Mil亦应为西汉早期偏晚。M2出有陶方仓,其时代应为武帝时期,M5出土茧形壶,铜带钩等早期特征的器物但出土的钱币中却有剪轮钱,其时代应偏晚,定为西汉中期为妥,M12所出钱币与M5同,其时代亦应相当。M10无器物出土,其形制为长斜坡墓道砖室墓。斜坡墓道砖室墓的出现应在西汉中期以后,M13、M14亦无器物,M13为斜坡墓道土洞墓,M14为竖穴墓道洞室墓。

按形制M14应早于M13。Ml、M3、M4三座墓出有大量釉陶器,钱币为大泉五十、小泉直一,因此这三座墓时代应为王莽时至东汉初年。M15出有一文字砖,上有“二百卅一”字样,其墓形制为长方形竖穴洞式墓,以此难以确定其年代,M15与其他墓同一墓地,形制相同,其年代应不出同类墓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北康村发掘的这批汉墓中M2、M9两座墓墓葬形制平面为刀把形这是一种新的墓葬形制,增添了汉墓型制的新内容,也把流行于隋唐期间的刀把形墓葬型制提前到汉代。

北康村这批汉墓,数量不多,又均为小型墓,年代相对集中,从西汉早期偏晚至王莽时期,因此应视这一片墓地为西汉公共墓地。这批墓葬虽数量少,但出土器物较为丰富尤其是M11的彩绘陶器与M3、M4的釉陶器,均是成套出现器物组合的时代特征非常明显,为我们研究西汉的丧葬制度及器物组合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参加发掘:孙铁山、雷立智、赵刚毅陈省安、高盼、王书逊

绘图:屈学芳

修复:赵刚毅、王书逊

照像:李光宗

整理执笔:孙铁山、张海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