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博山琉璃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原有的琉璃作坊经过改组合并,一跃成为国营工厂,生产设备、制作工艺不断提升,产品研发不断拓展,以博山美术琉璃厂为代表的大型琉璃企业应运而生,并发展成为全国琉璃业的翘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淀、研发,截至目前,博山琉璃产品有几十个门类,上千种类型,近万种花色,其代表性作品如琉璃花球、花插、摆件等热成型产品技艺独特、神妙奇工、令人叫绝;琉璃内画产品工精艺绝、独树一帜,称为内画艺术的“山东画派”,套料雕刻及名贵色料“鸡油黄”“鸡肝石”雕刻制品古朴凝重,饮誉海内;灯工产品玲珑小巧、细腻雅致,让人叹为观止。其中最为世人熟悉和认同的,当属琉璃内画和名贵料器“鸡油黄”。博山琉璃内画的技艺是从北京传入的。相传清道光年间,北京琉璃画师周乐元的内画技艺高超,但秘不示人。为了保密,甚至专门雇了一个老头看门,来客通报,待他将内画的工具收拾干净后方可待客。一天中午,博山协顺帽庄的商人王凤诰因事去周乐元家,适逢看门的老头正在打瞌睡,一心想探个究竟的王凤诰脱下靴子蹑手蹑脚地走了进去,周乐元慌乱中不及收拾,被王凤诰窥得用内画竹笔作画的秘密。王凤诰回博山后,反复研习,终于掌握了内画技艺的奥秘,并将之传与毕荣九、孙坦普、薛向都等人。他们不断将其发扬光大,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鲁派内画。由于这几个人技法纯熟,有独特风格,形成内画艺坛上的独立画派,称为山东画派,与北京画派齐名。当时县令府尹、地方乡绅,甚至外国商人都会携重金登门拜访内画老艺人,求画鼻烟壶。后毕荣九又将手艺传与张文堂等人,薛向都则传与其子薛京万。抗日战争爆发,博山内画一度中断,薛京万和张文堂为了生计,也到山头转行陶瓷画。新中国成立后,琉璃内画创作恢复并得以改良。博山名贵料器“鸡油黄”则兴起于明初,盛产于乾隆年间。以其雍容华贵,被尊为“御黄”“黄玉”。“鸡油黄”的特点是“润如玉,凝如脂,声如磬,价如金”,因制作门槛高、难度大,历来为皇室和宫廷专用,严禁民间生产。后来经过社会变革,“鸡油黄”制作工艺一度失传。年,博山美术琉璃厂经过反复试验中,终于使“鸡油黄”重现人世。21世纪初,博山美术疏璃厂破产后,“鸡油黄”研制资料和有关实物再一次流失。出生于琉璃世家的孙即敏、孙即杰兄弟在古方基础上投资研制,成功恢复了“鸡油黄”烧制技艺,人称“孙氏鸡油黄”。近年来,传承人孙云毅在父辈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潜心学习和创新创作,在材料、工艺和技术及器型设计等方面不断改进,系统地改良了“鸡油黄”的技术和配方,使“鸡油黄”的制作和以“鸡油黄”为基础的琉璃浮雕加工工艺得到了保护、继承和发展,大幅提高了成品率及产品颜色的纯正度。“孙氏鸡油黄”烧制技艺被评定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技术和配方被国家专利局批准为发明专利。在市场化浪潮的席卷之下,如今的博山琉璃行业也早已进行了大洗牌,一批个体琉璃企业应运而生,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他们不仅接过了“博山琉璃”这面鲜艳的旗帜,还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责任心,将博山琉璃推向世界。目前,博山有琉璃大师工作室30余个,有爱美琉璃、精美琉璃、金祥琉璃、西冶工坊、人立文创等规模以上重点琉璃生产企业13家,琉璃产业直接从业人员有余人,为博山琉璃的后续发展打下了厚实的基础。今年3月,暖春扶贫大剧《绿水青山带笑颜》火遍全国,人们在为剧中主人公返乡创业、携手共建美丽家乡的故事所感染的同时,也被博山琉璃的绚丽多姿所吸引。与剧中同名的企业西冶工坊,更是凭借精美的工艺品吸引了更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和客户,成为有名的网红打卡地。5月29日,“齐品·淄博”品牌首发式暨直播月活动启动,首批筛选的40家入库企业中,博山多家琉璃企业产品以知名度高、辨识度强、影响力广强势入选,成为众多网红的首选目标。博山琉璃,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底蕴延绵传承,焕发出独特而巨大的魅力,架起了一座与世界对话的桥梁。(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陈巨慧通讯员李福源报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512.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