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汪利平通讯员刘亚琳

10月15日,博山区红叶柿岩万亩红叶将进入最佳观赏期,很多游客已经开始预约门票。除此之外,玻璃水滑道、山地滑车、古村落夜景、老颜神美食街等网红地也吸引着游客打卡。在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红叶柿岩累计接待游客13.35万人次,日均客流量1.47万人次。

几年前,红叶柿岩还是一个几乎无人问津的落魄山区,景区所在地原是和尚房村、姚家峪村等山村,这里村与村之间被大山阻隔,交通不便、产业不兴,村民每人只有几分薄梯田,月收入不足百元,大部分壮劳力外出打工,人口流失严重。面对发展困境,博山区经过充分调研、征求民意、实地考察等环节,决定立足区域优势资源,大力培育红叶柿岩城乡融合示范片区建设。

“把这里开发为乡村振兴主题的旅游地,是一场冒险,更是一场机遇。”山东华旅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山东红叶柿岩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郇正坤告诉记者,让人感到欣慰的是,经过几年的努力,曾经的“穷山薄水”变成了“好山好水”,红叶柿岩也成为了游客口中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时间回到年,按照“以企带村,村企融合,连片发展”的思路,依托“红叶柿岩乡村振兴”项目,博山区以山东华旅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为核心,和尚房村、姚家峪村、岭西村、上恶石坞村等周边9个山村“抱团”创建了全国首个村企联合党委——“村企合作型”红叶柿岩联村党委,以组织振兴强力带动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和文化振兴,以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凝聚各村优势力量,共同打造红叶柿岩旅游示范片区。

“我们不追求网红和噱头,而是希望通过深挖博山文化,以生态保护为基地,去打造独一无二、有文化内涵的景区。”红叶柿岩景区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和尚房村建设红叶柿岩景区、在姚家峪村建成老颜神博山小吃一条街、在上恶石坞村打造高端民宿;依托万亩红叶、万亩梯田等资源,打造出山东最美公路“禹王路”和鲁中最美“城市阳台”;依托深厚的陶琉文化、丰富的山水资源,链接《中国国家地理》、新旅界等能为文旅目的地赋能的优质高端模式,对陶琉文化和文旅品牌进行重塑,给游客带来耳目一新的旅游新体验……

花香引蝶来,年,随着在红叶柿岩取景拍摄的电视剧《绿水青山带笑颜》播出,红叶柿岩以让人惊叹的速度进入大众的视野。这几年,红叶柿岩年平均接待游客余万人次,年春节期间单日客流量更是达到1.5万人次。

而这部讲述年轻人回乡创业的电视剧,也“照进了现实”。近年来,越来越多年轻人纷纷选择到这里创业就业。从韩国和加拿大留学回来的孙晓臣、李福田建起了“爱堡亲子牧场”;八零后女设计师李雅白开了一家“雅白民宿”;九零后宝妈尹燕姿开起来“無·茶”中式茶馆;做酒水供应行业的王江东来红叶柿岩创建了古村山林营地……据了解,红叶柿岩旅游区的建成,共带动了余人返乡就业。

不仅仅是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世代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也尝到了红叶柿岩景区发展带来的甜头。

“和尚房村老人多,60岁以上的人就多人,以前壮劳力都在外打工,后来村子开发成原舍清芷主题民宿,这不但给村里带来了好项目,每年还给村集体带来20万元办公经费。”博山区域城镇和尚房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孙练深说,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可优先到公司就业,每个月有三四千元的稳定收入,村里还每月给女55岁、男60岁以上的村民每人元生活补贴,让老人们安享晚年。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红叶柿岩联村党委发挥巨大优势,在这片方圆21公里的土地上,一企带九村的“鲶鱼效应”不断发酵。今年,红叶柿岩预计将实现综合收入万元以上,9个村增加集体收入万元以上,人均年增收2万元。“红叶柿岩将以不断丰富的文旅业态,更高质量、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文旅融合带动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打造具有博山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真正让绿水青山带笑颜。”红叶柿岩负责人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4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