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人民 队因为没有稳定的后方兵工厂,再加上作为主要对手的国民 队战斗意志薄弱;所以无论是土地战争时期还是后来的解放战争,我 的主要武器和弹药基本上源于战场缴获。
就比如年2月的莱芜战役中[1],解放 在三天之内就消灭了李仙洲兵团数万之众;缴获了大量装备,使得华东野战 次出现了全美械部队。
那么莱芜战役究竟是怎么发生的,解放 的美械部队为什么会越来越多呢?
李仙洲山东战场意义重大,国共双方重兵鏖战鲁南
莱芜曾经是山东省一个地级市,年后变成了济南市下属的莱芜区和钢城区。虽然在撤市变区之前,莱芜因是山东最小的地级市而显得不那么引人注目;但是其早在西汉时期,就是山东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的金属冶炼中心。
莱芜在春秋时期也处在齐国和鲁国交界之处,中学课本上的长勺之战就发生在莱芜。近代之后莱芜逐渐成为山东省的一个重要的县城。
年底随着日寇大举入侵,整个山东沦陷。八路 则逆行向敌后大规模开进,经过徐向前、罗荣桓等名将的经营终于建成了面积广大的山东根据地(解放区)。
到年抗战结束时,山东根据地已经拥有了万人口和27万主力部队,民兵游击队更是高达万[2]。
罗荣桓山东这么重要的人力和资源产地被我 控制,蒋介石集团自然是如鲠在喉。于是在年初,蒋介石就制定了“消灭山东共 ,打通津浦线”的计划。
年6月解放战争爆发,万蒋 全线出击;首先攻陷了我中原解放区,随后由南向北进攻我华东各解放区。
我华中野战 在司令员粟裕的指挥下先后进行了七次战役歼灭大量国民 ,也就是我 历史上 的“苏中七战七捷”。
但是暂时的胜利改变不了双方整体的力量对比,此后华中野战 被迫撤到山东与陈毅指挥的山东野战 会合。山东野战 正因屡战屡败陷入低迷,陈毅也迫切希望粟裕来统一指挥两个野战 作战。
华中野战年底双方合力发动了宿北战役歼灭国 整编69师,缴获各种火炮余门、枪械数千支。
随即发动鲁南战役,歼灭敌整编26师、整编51师和 快速纵队共5万余人;缴获坦克24辆,汽车辆,75毫米山炮、毫米榴弹炮等“重炮”多门。
年2月两 正式合并为华东野战 ,陈毅成为司令员,粟裕为副司令员并负责具体作战指挥。到这时国 尽管连吃败仗,但仍具备强大实力。
更神奇的是明明国 损失数倍于解放 ,但是国 一向欺上瞒下的心态在进行作战总结时暴露无遗。按国 的战报,一定是“歼敌一千,自损八百”。
华东野战于是在鲁南战役之后,蒋介石集团居然判断我 连续作战,伤亡过大;故而草率地制定了“鲁南会战”计划,妄图与华东野战 在临沂地区决战。
该计划将国 分成两部分:南线由整编19 长欧震,指挥8个整编师共21个整编旅作为主要力量,由台儿庄、新安镇北上向我解放区首府临沂发动进攻;
北线以第二绥靖区副司令李仙洲指挥的第46 、第73 和第12 (未全部参战)为辅助力量,由淄川、博山等地,南下攻取莱芜和新泰。
年后蒋介石集团为掩盖其发动内战的企图,对国 进行了所谓的整编。原有 大部分被缩编成整编师,原有师改为整编旅,兵团就成了整编 。
鲁南战役在这样的整编过程中,原中央 嫡系兵员事实上并没有减少,反而让每个团的步兵人数更加充实。但像第5 、73 这样的部队,一直没有参加所谓的整编。
蒋介石虽然当过 埔 校校长,但其 事指挥能力在国 当中都经常被人调侃。在解放战争前期,由于国 具备兵力优势;故而蒋介石多次制订“东西对进”或“南北夹攻”之类的战略,却没有几次能够奏效。
深究其根本原因,虽然国 人数众多、火力强大;而且有美国人提供的无线电设备和飞机,很容易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
但是国 在抗战后期,腐败和 阀化已经积重难返;即使是中央 部队如果不是关系特别好的,都很难打出像解放 那样的配合。
蒋介石比如这次蒋介石雄心勃勃试图一战消灭我华东野战 主力,就完美体现了其制定计划时的一厢情愿。
南线欧震集团下辖包括整编74师在内的强大美械部队,并且有空 的大力支援。
相比之下北线作战的李仙洲兵团,战斗力要弱很多。李仙洲是 埔一期生,但之前战绩不佳;只能给 埔三期的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作副手。王耀武虽为国 名将却无权干预全局,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李仙洲兵团本身还是个大杂烩。73 下辖第15师和师,是王耀武心腹掌握的美械部队;而46 下辖新19师、师和师,却是桂系的部队。
王耀武李仙洲事实上既不能指挥王耀武的嫡系也不能指挥桂 ,用他被俘后的话说他“就是个传令兵”。
年1月31日,南线十几万国 精锐部队浩浩荡荡的北上,李仙洲的任务则要从北面堵住华东野战 退路。
也就是说按照国 原来的作战计划,李仙洲兵团只作为一支偏师。
但是蒋介石和他的参谋团,似乎都没有认真考虑过一个问题:如果这支偏师被解放 包围了该怎么办?
华东野战三天俘虏五万之众,王耀武大骂“不如五万头猪”
面对南线国民 大兵压境,我华东野战 副司令员粟裕沉着应战。他开始一直把注意力放在欧震兵团身上,命令部队反复运动甚至到敌后去袭扰,希望能引诱该兵团的一部分孤 深入再将其围歼;
后来的孟良崮战役,粟裕就是用这个办法。但是在这次战役中国 严格稳扎稳打,各部之间紧密抱团,逼迫解放 同其进行正面的阵地战。
而这时虽然华东野战 已经打了几次胜仗,但是其装备水平根本无法与国民 中央 嫡系相提并论。
眼见南线国 怎么引诱都不上当,其步步推进使我解放区面积在缩小。如果不迅速扭转局面,我山东部队 只能向北和向西突围。
正当粟裕一筹莫展之时,突然注意到了北线的李仙洲兵团开始动了起来。
孟良崮战役原本在欧震兵团稳扎稳打的同时李仙洲兵团行动迟缓,他们本来就不是这次战役的主角;但在蒋介石的催促下,突然贸然南下并占领了莱芜。
国 将领没有被粟裕迷惑,但是架不住那位坐在南京办公室里的蒋委员长喜欢看着地图瞎指挥。看到南线兵团稳扎稳打,解放 似乎已经没有还手之力。
他担心如果时间拖下去我 会化整为零突围,故而电令李仙洲迅速南下“包饺子”。
李仙洲兵团在蒋介石的一再督促下,只能不情愿地南下。而且由于其兵力单薄根本派不出有力的警戒部队,后勤线也被迅速拉长。当粟裕在地图上注意到这一敌情的显著变化后,立刻心生一计。
粟裕(左二)那就是在南线只留少数部队牵制和迷惑欧震,主力迅速北上吃掉李仙洲兵团。虽然李仙洲兵团人数较少,但消灭其不一定能改变全局;但是既然蒋介石的计划是南北对进,那么有一路被吃掉该计划自然作废。
于是在年2月10日解放 虚张声势的同南线国 打得有来有去,而主力却迅速集结向北奔袭。
有些读者看到这一幕会感到似曾相识,这就是老电影《南征北战》中前半部分的剧情原型。
由于山东是老根据地,广大人民积极支援解放 作战。不但为解放 运送补给,照顾伤病员;而且在解放 快速转移过程中,广大群众做到了严守秘密。我主力部队严守行 纪律昼伏夜行,让国民 飞机也变成了瞎子。
同时我解放区各村基层组织严密,做好了防敌防特工作。以致于王耀武派出的大部分特务不是被抓获,就是根本无法打进解放区。
王耀武但是作战经验丰富的王耀武还是意识到了北线面临巨大危机,于是命令李仙洲后撤。一听到撤退命令原本对南下持怀疑态度的李仙洲兵团迅速收缩兵力,这一变化差点让粟裕的计划落空。
但是粟裕却并没有惊慌失措,用《南征北战》那句台词来说,就是“敌人的算盘从来都是靠我们拨动的”。
2月15日欧震占领了临沂这座空城后大肆宣传,蒋介石、陈诚听信其谎报的“歼灭解放 16个旅”,同时国 飞机也侦察到解放 正在运河上架桥;于是判断解放 已经伤亡惨重,只能放弃山东。
此时蒋介石还在做他南北对进的美梦,听到王耀武命令李仙洲北撤后勃然大怒。于是他越级指挥的“特长”再次发挥威力,越过王耀武直接命令李仙洲必须南下,一定要包围消灭华野主力。
陈诚解放 官兵本来看李仙洲集团逃之夭夭正气的跺脚,没想到其自己又送回来了。这一幕简直提前预演了后来杜聿明集团撤出徐州,到被解放 包围的全过程。
尤其重要的是46 长韩练成是潜伏多年的中共地下 员,一直找机会发挥作用。这次国民 队的指挥混乱,给了他千载难逢的良机。
王耀武看着李仙洲再一次钻入了解放 包围圈,急忙命令其迅速北撤,李仙洲也意识到解放 很可能要拿他开刀,立即召开会议部署撤退。
哪知韩练成在开完会后故意消失,一时间46 群龙无首。而李仙洲也缺乏随机应变能力,居然没有命令部队先走再派人寻找韩练成。
韩练成韩练成这一故意脱岗,和李仙洲的优柔寡断,终于让整个兵团遭到了灭顶之灾。随着2月20日解放 的炮弹在莱芜周围炸响,李仙洲终于知道自己成了瓮中之鳖。他急忙向北突围,并呼叫空中支援。
但此时其突围的必经之路已被我华野6纵控制,更多的解放 从四面包围上来。国 飞机虽然对我 阵地进行了轰炸,但也挽救不了李仙洲兵团的命运。
到23日17时只过去了63个小时,李仙洲兵团下辖的两个 和新36师被全部歼灭;我 共毙伤敌人1万左右,俘虏敌 达4.5万。南线的欧震兵团听闻李仙洲惨败,立即狼狈逃窜使整个“鲁南会战”破产[3]。
王耀武闻讯大怒,于是说出了那句 的“五万多人,三天就被消灭光,就是放五万头猪叫共 抓,三天也抓不完”。后来到了《亮剑》里成了楚云飞的台词,许多人反而忘了其真正的出处。
国 沦为运输大队,解放 喜提美械装备
虽然之前华东野战 也打了几个漂亮仗,但是规模相对较小。
除鲁南战役消灭国民 快速纵队,缴获大量技术装备外;华野整体装备水平仍停留在抗战时期。
很多部队连枪都不满编,而且枪械种类繁多有国械、日械,保养起来非常不便。而莱芜战役的胜利,是华东野战 次整建制地歼灭美械 。
此战共缴获各种口径火炮门,轻重机枪挺,长短枪三万余支,汽车56辆及大批 需物资。由于单华野6纵就歼灭敌人2.2万人,光俘虏就有1.9万人;其缴获物资自然是非常富余。
于是6纵18师三个团全部换成美式装备,16师两个团又1个营全部换装美式装备;17师的49团全部换装美式装备,51团1个营又两个连换为美式装备。这些部队装备水平上来了,自然可以在下一次战斗中缴获更多装备。
莱芜战役上文已经说过,无论是土地革命战争还是抗日战争,我 的装备弹药主要依靠战场缴获。但是由于之前我 打的歼灭仗规模偏小,作战比较频繁。许多装备缴获之后又被迫遗弃,弹药供应也非常困难。
所以大家都希望能够一次缴获足够数量的武器,避免出现一个班的战士拿两、三种步枪的情况;但在抗战时期却是非常困难的事。
直到解放战争中我 的歼灭战越打越大,越打越快;相当一些部队变成“美械 ”,国 的装备优势开始不复存在。
通过实战不断缴获美械装备,成为了后来解放 迅速取胜的催化剂。
解放战争不知何时网络掀起一股歪风,认为解放 能够在三年内击败国 是因为得到了苏联提供海量武器的支援。
但是这些人似乎从来没有考虑一件事,那就是在三大战役中,解放 的武器中几乎就没有苏式装备。
而且在年八月之前解放 虽连战连胜,但是国 仍然拥有战场主动权。也就是说从解放战争开始到辽沈战役爆发的两年时间,双方的战斗力是在一天天地逐步扭转。
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解放 能够频繁打胜仗,打出歼灭战。由于国 的战斗意识普遍薄弱,只要我 能够将其突出的部队包围再予以打击,很短时间内就会士气崩溃而出现成建制逃跑或投降。
我 不但可以不断地补充武器,俘虏兵有相当一部分在教育后愿意加入解放 ,还替我 省去了训练新兵所需要的弹药。
解放战争莱芜战役的失败让蒋介石怒不可遏,他丝毫不反思自己对李仙洲的越级指挥,反而责怪王耀武指挥无能。
他甚至当面指着王耀武的鼻子大骂:“你们只是在莱芜就损失了两个 另一个师,同时损失了这样多的轻重武器。这样增加了敌人的力量,以后就更不好打了”。
当然蒋介石从来不会考虑他的瞎指挥,比任何将领送解放 的装备都多。而正是有他这“运输大队长”存在,整个国 都变成了解放 的“运输大队”。
在三个月后,同样是在他的一手操作下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74是在山东孟良崮全 覆没,又一次为解放 提供了数万人的装备。
莱芜战役辉煌转瞬即逝,解放 全苏械化
虽然在三大战役之后我 歼灭了大部分国 主力,使装备水平又有了一次提升;但之后美械装备的地位就迅速下降。
以至于在抗美援朝初期, 很多部队居然又拿起了已经看不上眼的日式枪械。
出现这样的倒退,理由非常简单。由于国民 当局根本不注重自力更生,所以无论是美械装备还是弹药都要从美国进口。
随着我 连战连胜在大西南战役之后,已经无法再通过战斗缴获。而已有的美械又存在战损和日常消耗,事实上已经成了无源之水。
抗美援朝年后为了支援中国抗美援朝,苏联不但派出了空 参战,而且还运来了数以百万计的陆 武器,我 次实现了在全 建制内的装备统一。
再之后随着苏联援助的工业化全面展开,仿苏式武器终于成了我 的制式装备,美械装备自然就完全消失了。
参考文献
[1]2月20日:我华东野战 发动莱芜战役.中国文明网
[2]熊武一、周家法主编.《 事大辞海·上》:长城出版社,0年5月:第页
[3]中国 事百科全书编审室.中国大百科全书· 事.中国大百科出版社.7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