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没有任何预示,护改开发后的颜神古镇——古窑村以完全不同的面貌闯入了公众的视野,震撼来得有些令人猝不及防。
“这一次,大家所看到的其实仅仅是护改后的古窑村百分之三十的内容,至少还有百分之七十没有向游客展现出来。”
作为颜神古镇——古窑村护改开发方的负责人,李亚明在说此话时甚至带着些许失落,按照他的设想,本应将这里最美的一面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涅槃重生之前,昔日尘封的古窑村究竟经历过什么?在已得到开发的区域及尚未涉及的周边,未来,这处被喻为“中国陶琉之乡”的传承之地又将为博山文旅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日前,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通过对话被喻为古窑村“伯乐”的李亚明,以期探寻颜神古镇——古窑村曾经的护改之路及未来蓝图。
古窑村“伯乐”结缘博山
“于我而言,到其他地方可以说成‘去’,而来博山却应该称为‘回’,我把这里当作是自己的家乡,因为古窑村所在的这片区域的厚重感,让我无法把它当作一个项目去看,确切地说,它应该是一份事业,一份巨大的事业。”
10月9日下午,在颜神古镇——古窑村的时尚咖啡店前,厦门朗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亚明在谈起博山时感慨良多,作为土生土长的山东人,在李亚明的身后,是从迢迢烟火岁月中走来的古窑村,烧痕斑驳的匣钵墙在午后的阳光下向游人诉说着当年冶炼琉璃的繁忙风光景象。
在古窑村西入口的大观园路,有很多精致的琉璃小店点缀在道路两旁,从琉璃摆件到小首饰制品,让这座古镇流光溢彩。
“不要小瞧这些门店,里面卖的琉璃制品我都很喜欢,每一个店都有让你可以琢磨很久的东西。”
虽然每一个小店从装修上看是那么得平平无奇,如不是慕名而来,甚至鲜有人驻足,但在李亚明眼中,这是对外展现博山琉璃文化和城市风貌的一颗颗“明珠”,必须得到重视。
琉璃艺术影响了李亚明,其背后的古窑村萌生了让他借此表达博山文化的念头。
“基础的研究工作做了一年多,从汇报签约到设计落地,其实是一个观念的碰撞、思路的整理和对方向的把握,可以非常负责任地讲,古窑村的护改开发是一个深思熟虑的项目。”
在李亚明看来,对于如何在现有遗存的基础上将传统物质文化与地方产业结合,是整个项目的核心问题,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复杂的旧居情怀是古窑村引人入胜的价值所在。
十一黄金周期间,在颜神古镇举办的“博山陶琉艺术季·博山琉璃双年展”主会场,现代工业旧址与传统手工业遗存并在,古法技艺与当代创新工艺融合,为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带来了丰富的感官体验和心灵震撼。
“由于目前项目还在赶工期,承载此次活动的古窑村从外观上看还有一些毛糙,我原本想将这里最美的一面展现在世人面前。”
李亚明坦言,“博山陶琉艺术季·博山琉璃双年展”期间呈现出来的古窑村护改开发效果还未达到预期百分之三十,管中窥豹,尚未展现出来的细节内容,让人不禁对古窑村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被重新“翻译”的古窑村
“我对这个项目的认识过程,可以说经历了很长时间,与国内的很多地方不同,古窑村不是一个一眼就能看懂的项目,我看了无数遍,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然后又拜访了很多大师,走了很多路线,直到最终开悟。”
作为“古城卫士”阮仪三教授的弟子,颜神古镇——古窑村几乎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李亚明研究探知的脚步,对于古窑村工业遗存在形态上的多元性、历史的纵深性、文化的厚重性以及空间上的独特性和冲突性,他都有着深刻的解读和把握,古窑村护改开发工作的方向和未来也因此逐渐明朗。
“在真正读懂理解了当地产业及文化之后,你会发现,颜神古镇——古窑村对博山发展文旅产业的价值是无可比拟的,纵观国内,在过去的几年间,由于缺乏产业支撑,一些所谓的特色小镇慢慢地烟消云散。”
颜神古镇拥有得天独厚的陶瓷琉璃产业作为支撑,使之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基础,加之传统遗存具有天然的人文亲切感,对于博山未来文旅发展的前景,李亚明充满了笃定的信心。
“无论如何改造,一定要让当地人认得出来这里还是原来的古窑村,护改开发只是将其重新‘翻译’了一下。”
如李亚明所说,现实中,古窑村的护改开发工作并没有让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忧心忡忡。把过去的传统环境带入当代生活,并提供一种更加舒适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为旧古窑村附上历史文化记忆的新功能,李亚明用一种毫无违和感的方式,不但使得古窑村传统文化根基没有丝毫动摇,还使其处在了能受到更多尊重的位置。
“古窑村传统的街区部分约有亩地,分布了近20座窑,在这片土地上,它最基础的街巷、胡同结构确实很完美,也非常漂亮。”
工业遗存,留守不易。
颜神古镇——古窑村的涅槃重生,得益于当地政府的良好保护。当周边的旧村落渐渐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时,仍在风雨飘摇中屹立不倒的它,让这种原始风貌具备了一定规模,无论是作为度假亦或是旅游保护性开发,都给了当地政府和护改开发方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施展空间,也给游客创造了更好的文旅沉浸体验。
古窑村重生后的未来蓝图
谈到古窑村的原始建筑留存,李亚明如数家珍,按照他的思路,整个古窑村亩以及往南的这片土地非常适合做进一步的旅游开发和项目营造。
“再往南周边的这几个村落,存留着大量的传统窑砖、匣钵墙等对古窑村来讲非常具有符号性特征的建筑,同时,这些村落的地形条件也十分有趣。”
根据李亚明的设想,从最精华的古窑村“第5车间”核心地带开始做透做精,打造一个历史文化感更加厚实的古窑村,形成一个集工业、仓储、文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魅力空间,并以此作为基础,进一步向古窑村的南部延展。
“这里的主题就是文化,在原有工业遗存的基础上,我们还将在古窑村展示陶瓷、琉璃等不同门类的传统产业、不同方向的匠人文化,这会是很棒的一种文化传承的表现形式。”
现实中,颜神古镇——古窑村亩核心区的业态将紧紧围绕文化传承这一主旨,通过陶瓷、琉璃双年展等文化展会宣传博山文化,建筑环境还原老工业风貌,以度假为主要目标和方向,兼顾传统旅游,集结文创、餐饮、民宿、休闲等综合配套设施,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文化产业新格局。
颜神古镇,项目总投资30亿元,规划面积3.15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以古窑村保护项目为核心,紧紧围绕古窑文化遗址,采取修缮、保护等措施对古窑村进行保护性开发,让沉睡的古窑焕发新的生命力。
“博山星光云集,这里有国家级以上陶琉大师44人,省级以上工匠多人,另外还有很多正在成长的高修养的年轻匠人。”
在李亚明的眼中,博山陶琉人才的积累为传统陶瓷、琉璃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众多能工巧匠在此云集,实属罕见。同时,在此基础上,博山还在积极推进人才引进、扶持、培养项目,通过注入新鲜血液,使传统技艺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以淳厚历史底蕴为框架,深入挖掘传承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打好文旅宣传之枪;以古窑村整体形象内涵为依托,建立文创意义上的颜神古镇,走好工业遗存与文旅产业有机融合之路;以时代要求为准绳,与时俱进拓宽古窑村开发方向,杜绝项目盲目上马浪费宝贵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参考,排查全域资源,精准施策,打造一个活力四射的文旅体验新博山。
颜神古镇,未来可期。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姜涛见习记者孙良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