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3

11月20日,淄博初冬。当悠扬的二胡声和着晨风在公园里划出一条空灵的弧线,静寂的公园渐渐热闹起来。

刘昌法漫步其中,见证着这个再也普通不过的冬日公园之晨。

刘昌法现在的身份是淄博市乡村振兴局三级调研员、淄川区太河镇东东峪村驻村“第一书记”。

从年4月主动请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9年多时间里,刘昌法先后在博山区池上镇上小峰村、石马镇西沙井村、沂源县大张庄镇石柱村、淄川区太河镇东东峪村担任第一书记。

头发虽花白,但初心仍不改。9年多时间,这位驻村“第一书记”从乡村走进城市,又从城市回归乡村……

而在这个初冬时节,他又一次见证了淄博“老有所养”的城市温度。

“淄博是座有温度的城市,在老有所养这份民生答卷上,无论是从养老机构提升、公共空间改善,还是适老设施建设、健康福祉营造,都对老年群体给予了人文关怀和积极支持。”刘昌法说。

淄博养老事业近年来变化之大,远超他的预期。

“淄博式”养老

清晨的空气清凉而湿润。

当晨曦点亮淄博上空,张店王辛小区内,73岁的王鹏志提着二胡走出了家门。不远处的人民公园是他接下来两个小时的演奏之地。

尽管刘昌法与王鹏志并不相识,但“老有颐养”的感触在这个清晨中被同时发出。

“老有颐养”的场面,也经常在张店区齐悦国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活动室出现。

上午9时,随着活动室内传来阵阵音乐声,仪态端庄的“时尚奶奶团”正进行走秀排练。这个“时尚奶奶团”由社区内爱好表演艺术的老人们组成,年龄最小的50岁,大的将近70岁。

“老有颐养”带来的快乐充盈在走秀台上,也穿梭在老人翩翩起舞的脚步下,更飞扬在不同活动室的笔墨纸砚中、氤氲书香里……

“现在老人们的休闲方式越来越多,这不仅丰富了他们的娱乐生活,也给整个社区增添了很生动的色彩。”刘昌法说。

在刘昌法说这句话的同时,王桂香把目光定格在新华社区的长者食堂门前。

时针接近中午时分。王桂香和“老伙伴们”准时来到这里。随着长者食堂的准时开餐,热气腾腾的午餐带着缕缕的饭香使老人们有了家的感觉,也浸润着见证者——刘昌法的心田。

在这里用餐或打包回家的,基本都是新华社区内60岁以上的老人。从之前在家“凑合吃一口”,到现在每天都能吃上荤素搭配的营养餐,老人们享受着长者食堂带给他们的便利。

“真没想到社区里能有这么便利的食堂!平时在家,买菜做饭很麻烦,又吃不了多少。这里的饭菜品种丰富、干净卫生,真的很不错。”新华社区的另一位李姓老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看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刘昌法说:“这不仅是一顿饭的问题,而是温暖淄博整座城市的善举。”

他说,在配餐的过程中,长者食堂从老年人的角度出发,采用低盐、少油的烹饪方式,让老人在吃饱的同时,更吃出健康、吃出幸福。“政府下这么大决心、花这么大资金和精力来为老年人助餐,足以说明政府对老年人的关心和关爱。”

“零距离”的温暖

“互联网+康养”时代,“淄博式”的养老温度离不开制度保障,也无法与大数据下的智慧养老分离。

这些从张店区养老指导中心可见一斑。

“这是张店的养老‘中枢’。”张店区养老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刘昌法,该中心整合、统筹了张店全区的养老服务资源,构建了线上、线下于一体的为老服务平台,为全力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全区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指数赋能加码……

随后,通过工作人员娴熟的操作,张店区智慧养老综合管理平台跃然于屏幕之上。

据了解,张店区养老指导中心整合了全区28家养老机构、54家日间照料中心、19家长者食堂、12家农村幸福院,通过连接政府、为老服务组织与老人,打造出了“区域统括1+N模式”。目前,这一平台已辐射13.85万老人。

“下一步,我们将并入淄博市级智慧养老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上述工作人员透露。

“没想到现在的养老智慧化程度这么高。”张店区养老指导中心的做法,让刘昌法很是惊喜。

距离张店45公里外的博山,同样有一片“智慧+养老”的“试验田”。

“周奶奶吃饭了吗?我们过两天去看您啊……”山东孝之源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马仕玲正在通过“孝能通”与居家老人视频通话。

“我们公司原来是为小区提供物业服务,看到社区老人们对居家养老的一系列需求,我就想如果有个平台能为老人直接提供上门服务就好了。”山东孝之源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张梅说。

年,张梅在博山居家服务信息中心和淄博金海世家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基础上,正式注册成立山东孝之源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依托“互联网+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他们为博山区的老人们打造出了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对于政府和市场共同催生的越来越多的先进养老机构,刘昌法极为认同。

“对待群众,只有坦诚相见,替他们着想、为他们办事,拉近与他们的距离,群众才把你当作自家人,对老人更是如此。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他说。

看得见的未来

刘昌法心中一直留存着一个美好的画面: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无论是在淄博的城市还是乡村。

事实上,这样的画面也为更多老人所期盼。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发现,年12月31日,淄博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核心要点包括,到年底前,淄博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要达到%;街道综合养老服务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分别达到%、90%;支持乡镇卫生院和养老院“两院合一”;每个区县至少要设1所以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供养服务设施;年底前,各级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要将不低于55%的资金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

同时,上述《意见》还提出,推进“互联网养老”融合发展,建立养老服务质量动态评估机制和推进全市长者助餐服务体系建设3个主要创新点。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淄博已建成长者食堂处,年底将达到处,以有效解决社区居家老年人用餐问题小切口,实现养老敬老大辐射,释放出全社会亲老、孝老、助老的巨大能量。

而从年开始,淄博连续实施两个敬老院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建设中心敬老院、公建民营、购买服务等方式,推进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改造升级。博山区、高青县新建县级特困人员供养中心,将原有因设施陈旧无法改造的敬老院予以关停。

该项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淄博累计关停敬老院50家、新建区域式中心敬老院4处,目前全市共有敬老院22家,其中20家实行公建民营,社会专业养老组织运营比例达到90%,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68.2%,实现了愿进全进,特困人员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在特殊群体关爱服务方面,淄博抓住列入国家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计划项目城市、获批中央直达资金万元的有利契机,面向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开展居家环境适老化信息化改造,计划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张,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其提供居家上门服务,进一步提高居家失能、半失能老人照护水平。”淄博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显然,这将持续保证淄博在“老有所养”上的城市温度。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张荐博马玉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