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陈洋洋济南报道
五月的齐鲁大地,群山苍翠,芳草萋萋。
在鲁中,有座高山巍巍耸立,山上松树、柏树、刺槐等树木组成的森林延绵不断。这就是淄博原山林场。
“烟岚苍莽,绰有齐封;千里胜概,表为原山。”这是古书中对原山的记载。这座高山历经岁月沧桑,曾变得满山荒芜。如今,它早已变了模样。
近日,由国家林草局和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森林康养分会共同评选的《依托林草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典型案例》名单公布。淄博市原山林场提报的《山东原山林场新时期新格局,践行“两山”理论,当好林场改革排头兵》案例,成功入选全国40个典型案例之一,也是在转型升级模式板块,山东唯一一家入选的国有林场。
回望60多年来,原山人在石坡上凿坑种树,从悬崖上取水滴灌,石缝扎根、战天斗地,终于让一座座荒山绿起来。
60多年,三代原山人一茬接着一茬干,实现了从荒山秃岭到绿水青山,从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美丽嬗变。
原山林场荒山变青山
“要饭林场”的转型故事
群山裸露,满目荒芜,狼獾相伴,狐兔奔走在蓬蒿之间。这是原山曾经的模样。
经过原山人一代又一代努力,这座充满历史厚重感的高山,终于变成满山苍翠,变成巍巍青山。但种了树,山绿了,有很长一段时间,人却依然是穷的。
“最困难的时候,多家有名有姓的债主天天轮流上门讨债。”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原山林场曾一片荒芜,勤劳的原山人在石坡上凿坑种树,让一座座荒山绿起来。尽管原山人积极探索以副养林的路子,却因不懂市场,出现亏损,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年底,原山林场迎来一个特殊的消息。一级肢体残疾人孙建博担任原山林场场长。那时,原山累计负债几千万元,职工连续13个月领不到工资,有人甚至靠卖血供孩子上学,甚至有员工称林场为“要饭林场”。
“正常人都没办法,一个残疾人能怎样?”这下又来了一个残疾场长,人们议论纷纷。
“孙建博从小双腿瘫痪,中学毕业后,看过大门,收过破烂,砸过石子……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他成了博山区民政局下属福利工厂的一名正式职工。后来由于工作出色,孙建博成了一名让人羡慕的机关干部。相对安逸的生活却使他有了一种被国家养起来的感觉,总是感到对社会、对他人没有什么贡献。”原山艰苦创业纪念馆讲解员孙婷婷时常向游客讲起当年的困难。她说,孙建博在到原山林场前,就是一个颇受大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