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古梯田、原汁古村落,秋日出游一定不能错过的打卡地,来了就不想离开......原创济南市文旅局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
你是否向往拥有一片净土,卸下沉重的压力,给心灵好好放个假?
来远离城市的古村吧!在那里体验一段惬意悠闲的田园时光。
在济南市莱芜区东北部茶业口镇,沿齐长城一线分布着五个古村落,人们称之为“一线五村”,分别是下法山、中法山、上法山、卧云铺、逯家岭。
其中,卧云铺和逯家岭以乡愁、古村为特色发展乡村旅游,受到众多游客的推崇和喜爱。
这个周末就跟随雨小荷来一场古村自驾游吧!
/
石头城堡—卧云铺村
“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也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碾子是碾子,缸是缸......”毛阿敏的这首歌用在这里也是恰当不过了。
俯瞰卧云铺村,青山环绕,景色宜人/斩云剑
莱芜区茶业口镇卧云铺村,常年云雾缭绕,整个村庄如卧在云中,步入其中犹如进入一个绝美的诗意世界。
据史料记载,该村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村中至今还有保存较好的明、清年间的民居。
景区化村庄卧云铺村/陈铟、斩云剑
它还有个别名叫“石头城堡”。顾名思义,石头是这个村里最重要的建筑材料。
石屋、石桥、石巷、石桌、石凳、石磨、石碑、石井、石缸、石槽、石厩……整个村庄就像一座干净整洁的袖珍石头城。
干净整洁,历史悠久的卧云铺村/斩云剑、陈铟
据村民介绍,村中有七大姓,是由王氏立村,此后李、张、闫、苏、吴等其他姓氏家族也在此陆续安家落户。
卧云铺村刘家大院/王啸
七姓家族之间包容和睦,渐渐成为了卧云铺村世代相传的美德。
原汁原味卧云铺村/王啸、斩云剑
据传,最早村民的宗族观念比较强,流传着一句古老的谚语——“一姓一个泉,一姓一盘碾,一姓地一片”。七姓村民的七口井,现在有五口井依然存在并为村民所用。
卧云铺村“拐弯抹角”/王啸
在村子里就有多处叫做“拐弯抹角”的地方,即把转角处的建筑物墙角抹成圆角,上面把头顶护住,既能增大转角的空间,又能避免伤及行人,方便村人通行和物料运输。
“拐弯抹角”不仅表达了过去建筑匠人的智慧,还蕴含着卧云铺人“和为贵”的精神。
宁静安详卧云铺村/王啸
这个看似宁静、安详的古村,也曾有过悲壮的历史故事,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过贡献。
这里有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根据地内唯一一份由地级创办的机关报《泰山时报》,如今报社旧址仍保存完好。
《泰山时报》旧址/陈铟、斩云剑
年10月,在吉山战役中,《泰山时报》编辑部受到重大损失,跟随泰山军分区政府汪洋主力部队先行的多名资深编辑,全部壮烈牺牲。
为了纪念汪洋等人,当地人在茶业口镇修建了汪洋台抗日烈士纪念碑,让后人铭记这些奋不顾身的英雄先烈。
莱芜梆子,是山东传统戏剧,也是这个村世代相传的文化瑰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卧云铺村和莱芜梆子有着不解之缘。
莱芜梆子/王平
茶业口镇戏曲文化传承一代宗师———祥福(原名滕宪祥),10岁入“莱芜梆子”学艺。
年春,因战乱戏班解散,被迫从商,途至卧云铺被大雪所困,闲来无事便与村中人唱戏消遣,村里人邀他留下教戏,他这一留就是50年!
50年来,福祥醉心于戏曲艺术的传授,其被齐长城沿线40多个村庄请去教戏,地域涉及莱芜、章丘、博山、淄川,使“莱芜梆子”唱响齐长城南北。
精神矍铄的老人靠旅游业售卖自己的手工艺品/芳子
得益于旅游业的开发,古老的卧云铺村重新焕发出活力,向世人展示着TA百年苍桑的躯干和永不磨灭的乡村记忆。
拾级而上的石头台阶一步步伸进村庄/王啸
站在卧云铺村口,抬头看着通往村里拾级而上的石头台阶,每一步都那么坚实,犹如一代又一代的卧云铺人踏实向上的精神。
▼
戳地图进入导航
/
元朝古梯田—摩云山梯田群
走出卧云铺村,沿着蜿蜒的乡道一路向上,车程不到10分钟,便可到达山崖上的古村逯家岭。
汽车沿崖壁而上/王啸
不要以为驾车这10分钟是寂寞的,山路沿崖壁而上,汽车越行越高,景色也越来越美。
震撼的高山古梯田/李锋
在卧云铺村南通往逯家岭的这条山路下面是一处始建于元朝的古梯田,被称作摩云山梯田群,是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层层叠叠的高山古梯田/李锋
一层层梯田从山涧绕到山顶,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如似行云流水,蔚为壮观,展示出山区先民在自然与社会双重压力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奋斗精神。
高山梯田/李锋
蓝天白云衬着这高山梯田,是无法言喻的心旷神怡,词穷的雨小荷只能嘴里不停地喊着“哇~太美了!”
崖上古村—逯家岭
逯家岭为茶业口镇境内最高的村庄,房舍建在陡峭的悬崖边上,被称为“挂在悬崖上的村庄”。据《逯氏谱记载》,明永乐末年逯姓迁此建村,因址在岭顶上,故名逯家岭。
悬崖上的村庄逯家岭/李锋
当地村民有句俗语“冲了泰山顶,冲不了逯家岭”。
当时因交通不便,民居大多就地取材用石头建造。现在村内保存下来的石房,绝大部分修建于明末清初。
悬崖上的村居/王平
有着多年历史的逯家岭村,成了古村落的活化石,是山东省“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单位。
一进村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口的一棵老槐树。树上挂着古树名木保护牌,牌子上显示树龄已有年的历史,实在是太古老了!
村口的千年古槐树/李锋
老槐树枝干粗壮,历史在它身上留下深深的痕迹,但仍枝叶繁茂。
阳光透过树叶的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似一位岁月的老者在娓娓诉说一段悠长的历史......
孙阁老故居/王啸
不远处一座二层石头小楼引起了雨小荷的注意。
当时在村中能拥有二层小楼的主人那得是什么样的身份啊?带着好奇,雨小荷走近这座“豪宅”。
孙阁老故居标示牌/芳子
“豪宅”的墙上挂着一块牌子,记载了孙阁老故居的来历。
孙阁老,本名孙将斡,相传在明朝崇祯年间,孙阁老为报答逯家岭村民逯知民曾经收留他与母亲之恩,回乡出资修建了这座房屋。
孙阁老故居的二层月台/王啸
故居内,北屋是二层的石房,第二层建有典雅精致月台和石栏,显示了屋主人的身份和地位;院里的“拴马石”、“猫道”等细节展示着古代人民的建筑智慧。
俯瞰逯家大院全貌/王啸
逯家岭村中有石屋院落上百座,其中最有名的要数逯家大院了,是《那年我还没长大》、《安家》等影视剧的主场景拍摄地。
逯家大院/陈铟
逯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建筑工艺精美、规制严谨,在“一线五村”古石房中是保存最完整、占地面积最大、规格最高的四合院
影视取景地逯家大院/陈铟
热播剧《安家》中房似锦(孙俪饰演)的老家取景地便是在逯家岭村,老家中发生的一系列闹剧取景就是在这逯家大院里。
这个建在山岭之上的村庄也跟着电视剧着实火了起来,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打卡。
逯家岭古村风貌/摄影:王啸
继续往古村深处前行,石头铺就的台阶和小路,到处都有鸡犬相闻的声音。
逯家岭古村鸡犬相闻/王啸
逯家岭依山而居,最南端的房子几乎就是建在悬崖之上,人们常把逯家岭称为“崖上人家”。
崖边建有几处观景台。站在观景台边,四下都是悬崖峭壁,远近高低,错落有致,这时你能真正感受到逯家岭的高度所在。
逯家岭古村下的悬崖/李锋
逯家岭地势狭长,村落依山而筑,三面都是悬崖。这样的地势自古都是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
村北山岭上齐长城蜿蜒延伸,有著名的齐长城遗址“风门道关”。
风门道关是齐长城上一处重要的关隘。站在关口处,劲风扑面,群山逶迤,峰峦叠障,景色秀美。
逯家岭上看到的绝佳风景/李锋
透过柏树丛回望逯家岭村,台塬的地貌,犹如秦岭脚下的白鹿原。
古朴、简约、静美是逯家岭的主旋律。逯家岭的生活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过着,生活如诗,岁月如歌......
▼
戳地图进入导航
/
诗意栖居—云中居
你若是醉心于古村落的静谧、祥和与山水之中,亦可在此择一民宿,安静地过几天远离喧嚣的日子,给心灵好好放个假。
云中居民宿/陈铟
云中居斑斓的石墙上刻画着年代的裂痕,叩响铺首衔环,推开沉重的木门,像是打开了一段记忆中尘封的时光。
云中居民宿小院/王啸
“云中居”由明朝嘉靖年间的房舍改建而成,为真实还原历史风貌,采用当地“十八行子”石头古法砌筑,外观质朴而自然。
云中居民宿室内古色古香/王啸
沿着光滑的石板小路步入民宿室内,与古朴外形截然不同的柔美与大气映入眼帘。
云中居民宿/王啸
每一间卧室都经过精心设计,无论是古色古香的仿古物件摆设,还是淡雅朴素的现代化装潢,只为每一位都市人在乡村体会到回家的感觉。
云中居民宿/王啸
秋日来云中居,还得品尝下这里的农家美食。如果你有雅兴,不妨亲手摘些蔬菜下厨。民宿配有开放式的共享厨房,有基础烹饪用具、刀具、餐具及调料。
云中居民宿/陈铟
平日囿于“生存之上,生活之下”奔忙的我们,来到这醉美古村,伴星星入睡,睁眼便是山色云雾,在这里将世间所有的自由与热爱统统收揽。
▼
戳地图进入导航
(入住前先预约一下哦
)
雨小荷温馨提示:疫情防控不可忽视,出行时请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主动出示健康码,积极配合景区、场馆完成疫情防控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