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涂抹药 http://m.39.net/pf/a_6359010.html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的七绝《江南春》,描绘出一幅美不胜收的江南诗意图景。酒旗、匾对、题壁与酒店,为我们打开一扇扇古今酒事的大门。

一、酒旗

作为一种最古老的广告形式,酒旗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韩非子》记载:“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这里的“悬帜”即是悬挂的酒旗。旗在古时的作用,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招牌或灯箱。在酒旗上署上店家字号,或悬于店铺之上,或挂在屋顶房前,或干脆另立一根望杆,让酒旗随风飘展,招揽顾客。此外,酒旗还有传递信息的作用,早晨起来开始营业,有酒可卖,便高悬酒旗;若无酒可售,就收下酒旗。

酒旗的名称很多,以其质地而言,因多系缝布制成,称酒旆、野旆、酒帘、青帘、杏帘、酒幔等;以其颜色而言,称青旗、素帘、翠帘、彩帜等;以其用途而言,又称酒标、酒榜、酒招、帘招等。如《清明上河图》名画中的诸多酒店,便在酒旗上标有“新酒”、“小酒”等字样,旗布为白或青色,但酒旗用料不限于青、白两色。

酒旗还常常成为墨客文士绘景述事、抒情言志的媒介。“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沽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宋代辛弃疾《丑奴儿·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的词句,借飘动着的酒旗描绘出了一种令人神往的美好画图和意境。

二、匾对

匾、对为两物,匾悬之门楣或大堂;对则列于抱柱或门之两侧,或堂壁两厢。古时多为木、竹为之,亦有金属如铜等为之者。匾对的意义应互相照应连贯,匾文多寓意主旨。

古代酒店一般都有匾对,有的还多至数对或更多。这些匾对目的在于招徕顾客,吸引游人。如五代时,张逸人题崔氏酒垆句:“开陵城里崔家酒,地上应无天上有;云游道士饮一斗,醉卧白云深洞口。”因是名人、名字、名句,小小酒店的生意便名噪一时。匾对之于酒店,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亦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大成就。

三、酒店

酒店又有酒楼、酒馆、酒家等称谓,在古代,泛指酒食店。中国酒店的历史由来久,饮食业的兴起,可以说是伴随着商业而产生的。《古史考》说姜尚少时,曾“屠牛之朝歌,卖饮于孟津”,这里讲的是商末的情况。汉代,饮食市场上“熟食遍列,殽旅重叠,燔炙满案”。一些西北少数民族和西域的商人,也在中原经营饮食业,将“胡食”传入内地。辛延年《羽林郎》诗反映了这一情况:“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倚仗将军势,调笑酒家胡。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胡酒店不仅卖酒,而且兼营下酒菜肴。

除了地处繁华都市的规模较大的酒楼、酒店,更多的则是些小店,但这些远离城镇偏处一隅的小店,却有贴近自然、淳朴轻松的一种雅逸之趣,因而它们往往更能引得墨客文士的钟情和雅兴。明清两代的史文典献,尤其是墨客文士的文录中,多有此类小店引人入胜的描写。清代赵骏烈《燕城灯市竹枝词·北京风俗杂咏》云:“九衢处处酒帘飘,涞雪凝香贯九霄。万国衣冠咸列坐,不方晨夕恋黄娇。”京师内外城衢,酒肆相属,鳞次栉比,棋布星罗。各类酒店中落座买饮的,不仅是五行八作、三教九流的中下社会中人,而且有达官贵人等各类上层社会中人;不仅有无数黑头发人种,而且有来自世界各国的异邦食客,那情景的确是既富诗意又销魂。

清代,一些酒店时兴将娱乐活动与饮食买卖结合起来,有的地区还兴起了船宴、旅游酒店以及中西合壁的酒店,酒店业空前繁荣。中国酒店演变的历史,总的趋势是越来越豪华,越来越多样化。

四、题壁

题壁多在风物名胜之所,楼阁堂榭之处,酒店壁上固是一区。酒店为四海八方的文客荟萃之所,乘举挥毫于白壁,自是倜傥风流。大凡问壁留吟者,都是诗句文字并佳之人,否则岂不被人耻笑。

陆放翁于成都一酒楼的题壁胸宇磅礴、荡气回肠,意境高远:“丈夫不虚生世间,本意灭虏收河山;岂知蹭蹬不称意,八年梁益调朱颜。三更抚枕忽大叫,梦中奇得松亭关。中原机会嗟屡失,明日茵席留余潜。益州官楼酒如海,我来解旗论日买。酒酣博簺为欢娱,信手枭卢喝成采。牛背烂烂电目光,狂杀自谓元非狂。故都九庙臣敢忘?祖宗神灵在帝旁。”(《楼上醉书》,《剑南诗稿》卷八)。

备注:本文内容和图片综合自网络,重在交流分享,非商用,若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小编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9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