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徐光莹

春日的午后,阳光和煦,微风拂面。

沿仲临路一路向东,行至博山区源泉镇洪崮路,过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志的故乡北崮山村,再往南看到一汪清澈的湖,便是始建于北宋的南崮山北村了。

多年的山水和街巷

南崮山北村年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它坐落在岳阳山和崮山以南。崮山是位于源泉镇的一座孤零零的小山,本来叫孤山,后逐渐演变成固山、崮山。《续修博山县志》记载:“固山,县东南三十里,岳阳山前。”村名因山名而得,这里的村子在古时候便称为孤山村,后来改为崮山村。崮山村分为三个自然村,山东边的叫东崮山,山南边的叫南崮山,山北边的便叫北崮山了。随着村子人口的增加、规模的扩大,南崮山又分为了南村和北村两个行政村。

若不是被李洪广和李念利两位老人引领着,记者真不知这个名叫东风湖的对岸,竟隐匿着这样一个古朴、典雅、完整、纯美的传统村落,让人能够诗意地徜徉在多年的山水、街巷和历史中。

东风湖湖面不大,但水底有泉,碧波澄澈。从村头湖边遥遥相望,几处屋舍倒映水中,灰墙红瓦,蓝天白云,仿佛误入了江南水乡,给山村增添了许多灵气。李洪广老人说,三四十年前,这里还是村民的饮水之处。南崮山自古以来就缺水,一直以大湾——现今为东风湖,解决饮水生存之源。

南崮山北村为北宋建村,据考证南崮山有石臼六个,各分布在村子的东西南北之地,不知凿刻于何时的巨大石臼虽然已有损毁,但粗旷依然、敦实如故。据两位老人介绍,石臼是没有碾之前用的,因此石臼是村落古老的证据之一,另外大土垞上村民刨土垫栏常常挖出各种陶铜器具,现在有的村民还保存着铜镜、古碗。

漫步于村中的小路,斑驳的墙壁、还未长出新枝的藤蔓、写满沧桑的古宅,将我们引入一个个意想不到的静谧、雅致甚至有些荒芜和冷落的美景,更将浮躁的心带入一个自然、惬意之境——那种回归原始和本性的感受,强烈而又舒适。

坐在街头的两个老人和蔼、平静,看着我们一路走来,又看着我们向巷尾而去,除了微微一笑,便只自顾自地对坐闲谈。时光仿佛在这里放慢了脚步,少了纷争,多了悠然。

古城门记录曾经的繁华

南崮山北村有东、南、西、北四个古门,现保留下了三个,每个古门上都建有阁子。在这个宁静的村庄里,三个风采各异的阁子,半间早熄香火的大庙,三座侥幸存留的城门,在青砖黛瓦间都被安排得那么妥帖,那么自然。顺着窄窄的老街缓缓走着,檐角的一面砖雕,农院的一扇木门,都成了不可多得的恬静,不拥挤也不疏落,不碍眼更不碍心。

两位老人带我们先来到东门,斑驳的石墙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城门上方镶嵌着同治元年所立的石匾,上面写着“镇海门”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第一次看见这三个字的时候,难免会让人想到门外肯定有个水塘或者水坝,但是,村东头是东崮山村,两村之间并无水塘或者水坝,听了李念利老人的介绍,才知道它的原意是东为大海,为御水而取名。

80岁的李洪广老人回忆道,小时候,他经常和小伙伴们到镇海门上面的阁子玩耍,上面有石桌、石锁,地面铺的是圆形的砖。后来经多方询问,多数老人只记得东门的阁子当作岗楼。

龙桥门是南门,上面的阁子是三星阁,三星即“福禄寿”,另外在龙门桥门的西边还建有文昌阁,东边有吕祖阁。龙桥门的名字是因门前的一座三孔桥而起的,那桥叫五龙桥。村子里对为什么叫五龙桥有两种说法,一是有两条路从桥上交叉而过,另外还有一条专门让牛羊走的路,远处看来就形成了五条路,就像五条龙一样从桥上穿过,五龙桥因此得名;二是五龙桥的水来自看马岭、小白岭、大白岭等五条峪,因五条峪的水像五条龙一样流过桥下,也就叫了五龙桥。

西门叫景岱门,现已被毁,门两边的围墙还依稀可见,据说西门阁子是一座小庙,阁子南墙上有四五座碑。西门外有座山,叫西山,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十分茂盛。村子西南有两座馍馍状的小山,人们叫双山,传说,那是杨二郎追赶太阳到此歇脚,从鞋里倒出来的土块。

有山、有庙、有传说,透过西门能看到这样的景色,门名有一个“景”字就不难理解了。西山后是一个叫“岱庄”的村子,“岱”为泰山的别称,李洪广老人说,“景岱”的“岱”与泰山有关,西山景致之好,犹如看到泰山一般。

北门岳阳门上面的阁子是关帝庙,它的西边还建有财神庙。在北门的门洞墙壁上嵌有一块《创修碑记》,上面是记载修路的文字,能看出崮山人在极其贫困的境况下,为修路而慷慨捐资的淳朴民风。

无论对一个人还是对一个村子来说,以“沉静”示人,便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历史的积淀。四座古城门记录着这个村子曾经的繁华,散落村中或已经埋筑于城门之中的那些古碑刻石,虽然历经风雨,字迹剥落漫漶,但却也因此更有了时光流逝的别样味道。

远近闻名的南崮山大集

南崮山自古为三崮山的集中地,南崮山大集从什么时候开始已无从考究。据博山县志记载,在清初康熙年间记载博山地区十二大集中就有南崮山大集,远近有名,是工农业产品的交易中心,方圆几十里的商贩都纷纷前来。

李洪广老人从小就听周围的老人说,当时的集市上井井有条,有工业品市、煤炭市、蔬菜市、瓜果市、布衣市、五谷杂粮粮油市、肉食市、锡壶匠市、银匠市、畜牧交易市、说书市、杂耍市、纸张书籍市等,还有小饭店、快餐店,卖酒的、卖饭的、卖油条的、卖熟鸡蛋的、卖烤地瓜的,各种饮食应有尽有,整个市场井然有序。大集广场的南边有一个古老的大戏台,古朴典雅,十分气派,也给南崮山大集的繁荣增添了一大亮点。尤其每逢唱戏,又逢大集,更是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人们,热闹非凡。

贯通南崮山大集的几条道路上,古时车马人行川流不息,而现在仅仅能通过一辆轿车。只有龙桥门下保留下来的几块青石板上那深深的车辙,在向人们诉说着过往的繁华。现在大集所在的地方重新进行了铺设,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每到傍晚,村民们爽朗的笑声消除了一天的疲惫,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南崮山北村的多名村民,有的开办了机械、泵类的工厂,有的在企业打工,有的进行特色种植,日子过得舒适安逸。近年来,村里依托良好的绿色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花生深加工产业、机械加工、大棚种植、中草药种植四大产业。他们还将联合山东民生集团天下药仓项目,依托原有的粮食高产片方、现有的中药材特色种植片以及小农水工程等配套设施,打造高效农业板块,助力乡村振兴。

老街老屋老城门,温馨而又充满了亲切的味道。离别时回眸凝望,南崮山北村就这样坚守着自己的纯朴和宁静,默默地陪伴着岁月的流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4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