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幽幽谷:人人是股东,个个是老板本刊实习记者胡晓荣本文刊载于《农村青年》年第7期“世界琉璃看中国,中国琉璃看博山。”近日,一部以山东省淄博市博山陶琉产业和民宿为背景,聚焦脱贫攻坚的电视剧《绿水青山带笑颜》受到观众一致好评。这部剧从青年视角出发,通过一群年轻人返乡创业,投身美丽乡村建设,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反映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中国乡村带来的可喜变化。走进山东博山,让我们认识一下《绿水青山带笑颜》现实版的创业青年:他是心怀梦想反哺故土的“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是“全国乡村旅游和文化能人”,是深藏在鲁中大山深处逐梦未来的“80后”青年榜样,他就是淄博博山幽幽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胜建。赵胜建一纸保证书开启返乡创业新征程年,一封沉重的家书打断了赵胜建蓄势待发的追梦步伐。父亲被查出重度心脏病,为了方便照顾父亲,刚刚大学毕业的赵胜建决定回到平淡又安宁的家乡——中郝峪村。这个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地处鲁山北麓的纯山区乡村,森林覆盖率高达86%,还有一条小河穿村而过,草木葱茏、溪水潺潺。如在画中的美丽村庄,却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里年轻人外流严重。多年来,村里以一家一户的农业种植为主,是一个人均收入不足元的贫困村。中郝峪村在家乡能做什么?赵胜建瞅准了本地特色农产品桔梗。通过多方面考察、走访、学习,最后他决定做桔梗加工生意,办起村里第一个企业。但是,桔梗加工厂的收益周期长且不稳定,只能解决部分村民的温饱问题,赵胜建又打起别的算盘。自年起,赵胜建发现越来越多的中郝峪村村民办起了“农家乐”。刚开始,农家乐让很多村民尝到了甜头,但好景不长,恶性竞争打破了村民们依托农家乐致富的梦。仅过了6年,中郝峪村的农家乐陆续关门停业。看到这一情况,赵胜建对当地乡村旅游提出公司化集体运营建议,把全村的闲置资源:房屋、山林、菜地、果园、劳动力等有价值的东西由村民选出的评估小组进行统一评定作价、入股,成立旅游开发公司。这样一来,村民的闲置资源变成资产,村民资金变成股金,所有村民变为公司股民。每年公司利润的20%作为全村村民保底收益,剩余利润根据股份进行二次分红。资源抱团后,由公司负责全村产业开发运营,所有项目统一收费、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运营、统一服务,走集体化发展道路。说干就干,赵胜建主动关停自己的企业,并把厂房改成公司办公场所。同时他写下保证书,一户户做工作,承诺投资算他的,赚了钱大家分,赔钱算他个人的。村民都被赵胜建的勇气和诚意打动,纷纷入股。通过3年试运营,年,赵胜建带领中郝峪村村民正式成立淄博幽幽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共享“郝峪模式”带动更多农民齐脱贫中郝峪村在全国率先开创乡村旅游新模式——全村村民利用闲置资源入股成立运营公司,盘活村集体资产,通过市场化运作,自力更生发展,最终实现所有村民共同富裕的“郝峪模式”。幽幽谷民宿年,全村接待游客23.8万人次,实现综合性收入万元,村集体收入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4.5万元。村集体也由负债到现在收入几百万元,彻底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不仅要“金山银山”,更要保护好“绿水青山”。几年来,全村完成生活污水零排放,重点翻建全村户闲置危房,改造成农家乐。其中,5家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户,25家被评为省级四星、五星农家乐,可同时容纳人就餐、人住宿。开发乡村美食课堂、农耕文化长廊、乡村记忆体验馆、幽幽谷农场牧场等40余项旅游项目。同时,对本地板栗、桃花等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制作“大栗丸”“桃花面膜”等特色旅游产品,有力带动中郝峪村的三产融合发展,精致的花园村庄一步步浮现在眼前。观光拖拉机不仅如此,赵胜建还设立返乡青年创业基金,支持农村青年返乡创业。如今,幽幽谷公司的管理团队由53个平均年龄只有26周岁、全部来自本村与周围村子的返乡大学生和退伍军人组成。赵胜建还带领团队开办村民大食堂,为所有村民免费提供三餐;为所有村民缴纳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费用;成立养老院,承担所有老人生活费;在村内设立免费公墓。从年开始,赵胜建的创业团队把“郝峪模式”的集体化运营理念输送到全国各地,手把手地教给其他村庄,让更多乡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带动更多农民通过发展乡村绿色产业脱贫奔康。如今,中郝峪村获得“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诸多荣誉。择一间农家院,静静地生活几日,白天穿行在村落的大街小巷,晚上和家人在院子里欣赏满天繁星……返乡青年赵胜建一步一个脚印,带领乡亲脱贫致富,共建美好家园,一砖一瓦建造心中的“桃花源”,让心有一个可以安放的地方。终审:蔺玉红审校:李志国刘朱婴编辑:刘树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