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22岁在工厂门口留影年我参加工作。年我们工厂一千多人下岗失业,我与妻子都在其中。生活没有来源,精神压力难以承受。好多人以泪洗面,我们从领导阶级,一下子变成了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可以说我们是体制改革的受害者,20年的下岗压力给职工们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接踵而来的是英年早逝,或仍在贫困线上挣扎,这些不幸和苦难对我们来说是刻骨铭心的记忆。我们到处找工作,受到歧视,忍辱负重,失去了曾有的工人阶级骄傲和尊严。组织科长在公园门口卖儿童玩具;宣传科长推着自行车在街头上卖煎饼;还有卖粽子的中层干部。特别是有一位副厂长年龄偏大,技能单一,只好到我们厂下岗职工自己办的小工厂给人家打工,被下属管理,想必心里一定五味杂陈。这些领导干部在街头上摆设小摊,或给人家打工,是鼓了多大的勇气啊,这是外人所体会不到的。我们不明白,想当初,我们在企业拿着低廉的工薪,把一生最美好的时光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倾心倾力一辈子,无限依赖的工厂,一下子就把我们无情地抛向了社会,成为社会熟视无睹和最无奈的一群弱势群体。经过20年的磨难,我们一千多人处境不一。我终于熬到了退休的年龄,生活有了保证。身为下岗职工,深深感受到了失业的悲痛,同时也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优越。因此,当我,再次拿起照相机的时候,我把镜头对准了博山已经倒闭了的老企业。博山的工业见证了中华民族工业的成长步伐,铭记几代中国工人的辛劳和汗水。但随着企业的转型发展,地下煤炭资源枯竭。曾经作为鲁中工业重镇的博山随着国家宏观调控以及市场的变化,传统工业风光不再。国有老企业一个一个倒闭,慢慢消逝了。我经常在工厂的废墟里徘徊,面对这些遗弃的历史留痕。这些残羹断臂,感到了久违的亲切,感到了一种无言之美。空空的厂房,见证了曾经的繁荣,锈迹斑斑的机器,见证了企业的发展历程。我知道,博山的这些工业遗迹,不久就会夷平,烟消云散,片甲不留。见证博山工业文明的这些老工厂,没有人会把它们留下,也没有人知道它的价值,还是开发房地产有钱可赚。从小唱着《咱们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歌曲长大,在“工人积极领导一切的年代”里成长,因此,从小就喜欢石油工人、炼钢工人。长大后成为一名工人,身为工人,见到一个又一个企业倒闭,见到一个个下岗职工,悲悯之心油然而生。时常怀念自己的工厂,熟悉的厂房,熟悉的环境,还有熟悉的人。走过岁月,历经时代,连空气的味道和曾经的一样。在这里,每一件物体,每一个场景,都是对逝去的工业化奠基时代的回望与审视,是对融入城市生长脉络的工业符号的记录与见证,莫让任何原因磨灭中国的工业之魂。百年工业,百年风雨。当我面对这些曾经辉煌过的工厂,面对这些废墟,面对这些即将消逝的场景,悲与喜共生,矛与盾共存,心里说不出的滋味。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曾经说过“他们只看到厂房下面的土地的价值,却没有看到它们所承载的历史内涵远远超过土地本身,这是城市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大损失,工业遗产应是城市的财富,而非包袱。”丁春林简历年参加中国摄影函授学院第二期摄影专修班。年摄影作品《嗷嗷待哺》荣获《山东画报》杂志举办的“莱动杯”全国摄影比赛二等奖。年加入“上海华侨摄影家协会相机收藏研究会”,收藏国产照相机余台。年获山东省摄影家协会“德艺双馨”优秀会员称号。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年作品《红星闪闪》获“新之航”杯第十一届山东省摄影艺术展纪实类银奖。其老照片、照相机收藏研究文章常见于国家级摄影报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334.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