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白癜风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xwdt/
高铁时代,一趟平均时速32公里的绿皮车,还在鲁中山区每日往返着。它曾是进出大山的唯一交通工具,是农产品、劳动力转换为家庭花销、孩子学费的“中间人”。列车开行的40余年里,有的年轻人通过升学,沿着铁路进入了城市;有的年轻人从城市回到乡村,抓住铁路和公路延伸出的机会,把偏远的家乡带入了市场经济的浪潮之中。当交通工具越来越便利、速度越来越快,这趟如古董般的慢火车并未成为历史,反而成了山里人离不开的老朋友,还引来各地“驴友”的造访。一时间,古董变成了“网红”。人在变,村庄在变,绿皮车却始终没有改变,朝着“快”时代恒定前进。——题记5小时49分钟,这是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客运段次列车从淄博运行到泰山,全程公里需要的时间。同样的时间,如果乘坐高铁从北京出发,刚好可以抵达公里外的长沙。自年开行以来,次列车都以这样恒定的速度“咣当咣当”地行驶在鲁中山区的辛泰铁路上。没有空调和电茶炉,仍然以内燃机为牵引,它是一辆真正意义上的绿皮车。年,18岁的赵新华上车当列车员。整齐的矮背木质座椅,拱形天花板设计,明亮的灯光,在那个自行车还是奢侈品的年代,次列车堪称豪华出行工具。由于四面环山,对当时辛泰铁路沿线的居民来说,次列车是山区与外界联通的唯一纽带。也因此,列车在山里人心中有很重的分量。王鹏年出生于紧挨铁路的北牟村,在他的童年,每天两次上车站看火车,都还是值得他与玩伴“庄重”对待的事情。年,赵新华在次列车上工作。当时,列车还靠蒸汽机牵引。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发端自安徽省小岗村的“包产到户”逐渐在全国推广开来。拥有了作物所有权的农民,开始把富余农产品带入市场流通。上车工作后不久,赵新华就注意到,扛着大包小包去城里做买卖的农民越来越多。王鹏的父亲王士满就是其中之一。下午4点多,王士满和乡亲挑着地瓜登上从泰山返回的火车,当晚在淄博火车站过夜,熬到凌晨4点多再赶去菜市。如果运气好卖得快,他们还能赶上始发的次列车;否则就只能先坐公共汽车,再步行7公里山路回家。地瓜卖出去了,家里的花销、孩子的学费也有着落了。地少人多,为了糊口,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也搭乘次列车,涌向城市。中郝峪村支书赵东强是第一批进城务工人员,他在建筑工地卖过力气,在化工厂打过工,有本钱后开过织布厂、食品厂。到年,他已是手下有人的工程队老板。在赵新华的记忆里,上世纪80年代,人和物都“流动”起来了,次列车就没有冷清的时候。交通不便困扰了山区人民很多年。到王鹏上初中时,从家到镇上的学校,要先步行穿过3条火车隧道,再骑上40分钟自行车。好几个同龄孩子坚持不下来,早早辍学外出打工。努力读书升学,是王鹏走出大山的唯一途径。年,他收到了山东农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那一年,他是北牟村唯一一名本科生。山东农业大学位于泰安,正好是次列车的终点。曾经每天期盼火车的男孩或许没有想到,多年后就是乘着这列火车,他走进了大学,走进了城市。人走了,公路也通进了村子,次列车慢慢空了。12节车厢变成8节车厢,8节变成5节,最后减到只剩4节。源迁站副站长东登金组织乘客排队候车。偏远的中郝峪村依然很穷。年,村民平均收入元;年,常住人口只剩下69位,村子已是典型的空心村。赵东强的儿子赵胜建大学毕业后回村,是唯一的青壮年。“穷到一定程度,总得逼出一条路来。”中郝峪村位于鲁山脚下,随着公路延伸到村里,当时已有少数户外爱好者来爬山或徒步。年,村委决定,村里拿出1万元,探索发展农家乐。从最初的3户,到年的40户,再到年,赵胜健注册成立淄博博山幽幽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中郝峪村的乡村旅游业开始以法人身份,登上市场经济舞台。贫穷,不再是问题。年,以劳动力、土地、林地、树木、房屋等为资产,中郝峪村全村人全体入股。“中郝峪模式”在全国开始推广。午饭时间,中郝峪村村民到大食堂免费就餐。年起,似乎是突然之间,赵新华发现,次列车又变得拥挤起来,各地来的“驴友”装满了车厢。他们既被这趟“古董般”的绿皮车吸引,也被铁路沿线保存完好的原始风光所吸引。旅游的发展,给山里居民带来直接收入,越来越旺的人气也促进了大山里规模化种植发展。在临近源迁站的源泉镇,猕猴桃种植已形成产业。国庆假期期间,一个40亩的猕猴桃基地,仅是入园采摘一项,收入就能达到30万元。王鹏大学毕业后,考上了公务员,并在泰安安了家。父亲王士满平时在村里,周末则去泰安看望3岁的孙子。虽然早已买了私家车,王士满依然每周搭乘次列车。除了方便,便宜是他选择火车的一大原因。从北牟村开车去泰安,往返过路费和油费要近元;乘坐次,单程票价只要9元。和次列车的设备同样具有年代感的,是它多年未变的票价。全程11.5元,站与站之间最低票价只需1元。高铁时代,全国像次这样的慢火车还有80多对,大多经过贫困偏远地区。在这些地方,慢火车不仅带来便利,也可能带来游客和收益。在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的背景下,们完成了向公益性慢火车的转变。目前,除了四个大站提供售票服务外,次经过的其他20个小站都是上车补票。图为列车员正在为乘客补票。今年3月底,跑完最后一趟车,55岁的赵新华退休了。她终于也有时间当一次次列车的乘客,去山里做一次驴友。城市很好,但32岁的王鹏有空还是喜欢回老家。习惯了城市里的快节奏,登上次列车就像登上了时光机。看着身边的妻儿,听着邻座拉家常的声音,在泰安生活了十多年的他,总会觉得农村才是自己的心灵的倚靠。原标题:一列绿皮车,从岁月驶来来源:工人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