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淄河:全力以赴打好度汛“主动仗”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汤继文
时值“七下八上”主汛期,我市连日迎来强降雨,防汛形势严峻,压力骤增。
8月10日,记者与市防汛抗旱指挥办公室工作人员一起到防汛一线实地采访。车行至淄川太河镇淄河同古桥时,看到淄河此处的水面已到达多米宽,隆隆的水声、湍急的河水,一行人心里紧张起来。
此时,太河镇东东峪村第一书记刘昌法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全祥正在村内行洪沟畔值班巡查。
“两米宽的河道,流量达到近5立方米/秒,水流湍急。”刘昌法指着快速倾泻的河水告诉记者,村里的行洪沟经过近三年的清淤、疏浚、岸坡改造,4公里的河道行洪能力大幅提升,这三天雨量虽然都到了毫米,但河水都很“听话”,流入峨庄支流,“我们都是24小时不间断巡河,有惊无险,放心吧。”
“东东峪村是山洪灾害防御村,是防汛重点部位。8月8日我市启动Ⅳ级应急响应以来,市水利局25个应急工作专班,分赴南部淄川区、博山区、沂源县个山洪灾害防御村指导应急处置工作。”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罡向记者介绍说,应急工作专班到每个山洪灾害防御村,实地查看防汛物料准备、河湖巡查、转移安置预案、应急联系通讯等,并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险情进行技术分析研判和技术指导。“在风雨中逆行,坚守重点部位,紧盯薄弱环节,确保关键节点,全力以赴保障安全度汛。”
峨庄支流、幸福支流、石马支流、池上支流,一股股雨水汇入淄河。
“今天上午11点15分,第一个洪峰以立方米/秒的流量入太河水库。经太河水库削峰错峰,出库流量为立方米/秒。而太河水位依然保持在汛限水位.11米以下。”市太河水库管理中心副主任徐瑞平介绍说,市太河水库管理中心按照市水利工程防汛抗旱办公室指令,于7月6日先后启用输水洞渠首闸、西溢洪闸泄洪。
面对近期淄河流域降雨频繁来袭、上游来水持续增加的严峻防汛形势,市太河水库管理中心依托水库智慧管理系统动态掌握上游降雨情况,实时监控重点部位运行,做细各项应急响应预案,不断根据当前水位,模拟各种工况进行推演,确保科学调度。同时,与上下游各有关区县、乡镇、单位建立了汛期工作联系机制,及时有效传递传达水情信息、预警通报、调度指令,确保枢纽工程安全稳定运行,切实发挥水利工程防灾减灾效益。
记者了解到,截至8月10日,全市今年累计降水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多45%,土壤湿度高,我市各河道来水流量大、过流时间长,目前正处于主汛关键期。
“太河水库、田庄水库、萌山水库、石马水库、红旗水库等五座大中型水库持续发挥调洪作用,减轻了下游河道防汛压力。”市水利局规划建设科科长魏文涛介绍说,我市自年以来完成投资60多亿元,治理河道余公里,先后实施了小清河、孝妇河、淄河、范阳河、乌河、东猪龙河等河道治理工程、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山洪沟治理工程等系列工程的实施,极大提升了我市防汛能力。
“守水有责、守水负责、守水尽责。”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于亦恩表示,在主汛期,要继续加强重点部位灾害防御应对,盯紧抓牢黄河防汛、水利工程防汛、南部山区防汛、城市防汛等关键环节,落细落实应急抢修和看护管护措施。同时,全面落实抢险救援队伍和防汛物资储备,健全完善各项应急预案,认真做好汛情灾情会商研判,不断提升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突能力,确保防汛安全。
原标题:
小清河:严阵以待筑牢防汛“安全堤”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汤继文
绵绵秋雨,一阵紧似一阵。小清河持续上涨的水位,对杏花河形成顶托,排洪不畅,素有“淄博洼地”之称的桓台县防汛压力陡增。8月10日,记者与防汛抗旱指挥办公室工作人员一起到防汛一线实地采访,从淄河采访结束后,赶到小清河时,已是黄昏时分。
在杏花河入口小清河处,近百米宽的小清河泛着湍急的水花,滚滚向前。“现在小清河的流量高达立方米/秒,水位抬升了很多,因为杏花河入口水位较低,顶托的河水流速很慢,下泄流量大幅减少。”桓台县水利局工作人员邢汉峰告诉记者,根据水情变化,在上午9:50开启泵站进行强排。三台水泵按流量达到10立方米/秒抽水,每小时就可排洪3.6万立方米。“除杏花河泵站外,小清河上还新建了大元排沟泵站、东猪龙河泵站,‘火力’全开的话,强排能力达到50立方米/秒。”
记者了解到,桓台县水系属于小清河流域,处于全市河网水系末端,承接我市南部地区及济南、邹平等地洪水排泄任务。市内河道孝妇河、东猪龙河、杏花河、胜利河等都流入小清河,防汛压力重。
年台风“利奇马”肆虐时,由于杏花河、孝妇河、胜利河入小清河洪水顶托,曾经造成马桥镇部分园区、居民小区严重内涝,这几处历来就是防汛重点。随后,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孝妇河综合治理工程先后上马,胜利河、东猪龙河、人字河、祁家排沟、诸顺沟、刘家船道、十五号沟、大元排沟、杏花河、预备河、乌河东分洪河等11条分洪道全面治理,并打造了马踏湖蓄滞洪区,使河湖之间相互贯通,并完善分控流建筑物,实现通过智慧化手段在区域进行联合调度。桓台县水利局局长孙明文介绍说,“在这场三年的水利‘大会战’中,桓台投资16亿元,治理河道近百多公里,重构了全县水系,实现河湖互联互通,筑牢防汛‘安全堤’。”
“胜利河在治理之前,河底宽仅30米,整个河道杂草一片,严重影响行洪能力,目前,河底已拓宽至80米,行洪能力从不足立方米/秒提高到立方米/秒。”邢汉峰告诉记者,胜利河治理长度为4公里,施工中,仅河道土方就开挖了多万立方米,筑堤填土达66万立方米。治理后胜利河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堤防级别为二级,大大提高了防洪泄洪能力。
杏花河两岸混凝土防洪墙,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防洪墙、防浪墙最高处近两米,最低处也有70厘米,沿杏花河河堤展开,约3公里长。“‘利奇马’期间,这里水最深处将近两米,有了防洪墙的护卫,可使洪水不会溢出河外,保护两岸居民和工业企业正常生活生产。”邢汉峰满怀信心地说,受近期降雨较多影响,杏花河水位持续上涨,在博汇桥上安装了移动防洪墙,以备不时之需。
“水利工程建设就是与洪水‘下大棋’。近年来我市实施的现代水网建设,就是‘先手棋’。”市水利局规划建设科科长魏文涛介绍说,在7月13日,小清河干流洪峰流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立方米/秒,超过年台风“利奇马”过境时立方米/秒洪峰流量,洪峰安然过境,就是最好的检验。“我市已将泄水通道全部打通,保证标准内洪水有出路、超标准洪水能出去,解决了洪水出路不畅达到‘水安全’的目标,还能保证干旱年份可灌溉。”
原标题:《蹲点日记
降水比往年偏多45%,淄河、小清河能经得住考验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