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鲁中晨报
“获得这个荣誉非常激动,这是对我们手艺人 的认可和认定。这也是我们琉璃工匠,首次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8月7日,在位于博山琉璃园的淄博康乾琉璃艺术博物馆内,孙云毅跟记者解释这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对于博山琉璃行业而言非凡的意义。
8月5日,五年一届的评选终于结束,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正式发布公告,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名单中,淄博孙云毅与李慧同两位大师赫然在列,而全省仅三人,全国也仅人入选。
宫廷御品成为 美物
“这个荣誉也给了我很大的督促和动力,以后要继续努力提升。”孙云毅说,这个荣誉不但是对他个人的认可,也是对整个琉璃行业的认定和认可。
淄博市博山区是陶瓷琉璃的发源地,每一时期,博山琉璃都会有大量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涌现,孙云毅和他的鸡油 、鸡肝石系列琉璃产品,是今天博山琉璃的一个典型代表。
一直以来,原料配方是决定鸡油 最终成品率的核心技术和秘密。鸡油 作为宫廷御品只有皇帝才能享有,在几百年的烧制历史中,一直没有成熟稳定的配方流传下来,这成为困扰琉璃匠人的难题。中国手工艺人大多依靠多年来积累的经验,但鸡油 的制作,从来就没有留下一份精确的配方或者成功的经验,一切都要从头再来。
过去鸡油 有“十缸九不成”之说,意思是,制造十次,有九次失败。由于鸡油 需要用到 金等珍贵原材料,好多人为了做一缸纯正的鸡油 而倾家荡产。
孙氏家族历经十多年反复试验,于年复活了“鸡油 ”。孙云毅在父辈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材料、工艺、技术、器型设计等方面不断改进,系统改良了鸡油 、鸡肝石的技术和配方,大幅度提高了成品率及产品颜色的纯正度。
孙云毅邀请记者拿起一件鸡油 作品,记者感觉这件作品意外沉重。
“这是我们的鸡油 与其他 的不同,这些作品因为用的是真材实料,所以十分坠手。”孙云毅告诉记者,现在他们提高了鸡油 的成品率,基本上能达到四成成品的水平。
“制作鸡油 工艺要求很高,用料、火候必须恰到好处,稍有不慎就废了。”孙云毅对记者说,每年他要砸掉价值近万元的鸡油 瓶次品,即使是肉眼难辨的颜色稍有偏差,或者一丝丝气泡,也要坚决毁掉,以保证品质。
一代代手艺人的心手相传,终于让鸡油 这一宫廷御品,成为流传 的美物。
言必有意,意必吉祥
虽然如今的鸡油 提高了成品率,但是原材料的损失如何弥补?
琉璃可以反复利用,但是鸡油 不同。只要失败一次,材料就无法继续回炉,因为原料的颜色会变深,就没法加工出颜色纯正的鸡油 产品。
孙云毅利用失败的鸡油 来制作鸡肝石,这样生产出来的鸡肝石,形成了更加天然和飘逸的纹路,提升了原材料的利用率。
鸡肝石作为一种古朴典雅的不透明的深紫红色料,美观绮丽的花纹形成变幻莫测的图像,如重峦叠嶂或水墨晕染,变化万千,适合制作格调高雅的器物,历来深受国内外文化艺术界人士珍爱。
“我经常说画必有意,意必吉祥。”孙云毅表示,作为一名手艺人创作的每一件作品都不能曲高和寡,时代在变,需求在变,多跟年轻人合作,多创作一些符合现代社会审美的艺术品。
“我们不但在原材料上进行研究,还在器型上进行改进。”孙云毅给记者展示了一个八棱瓶,器型取材于故宫藏品。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他们用硬杂木来做模具。孙云毅发现木质模具导热性不好,因此成型更稳定,得到的成品更加规整。虽然一个木质模具只能生产四五件产品,很快就会因为高温而烧毁,但是这样的模具做出来的产品跟金属模具确实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这次参与评选,感觉到压力非常大,在评选中,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精品迭出。”记者通过孙云毅了解到,此次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竞争激烈,含金量非常高,孙云毅与李慧同两位大师能够同时获此殊荣,反映出近年来淄博市文化产业、山东手造的良好发展态势,不但走在了全省前列,在全国也处于 水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