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近在咫尺,但对65岁的刘长利来说却很遥远。离家40余年的他,曾在淄博市救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回到博山。没想到的是这里早已物是人非,没有了家人。只凭刘长利深处的记忆,却怎么也找不到曾在此处生活的痕迹。如有人认识他,请联系淄博市救助服务中心提供线索,让我们一起助他回家!

11月6日,爱心市民向淄博市救助服务中心反映,在中国(淄博)陶瓷科技城附近,有一老人在此露宿20余天。随后,工作人员立即赶到现场查看。

“救助这个人时他看起来很疲惫,右脚浮肿,但能够正常交流,可以清晰说出自己的名字叫刘长利。”淄博市救助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董友先告诉记者,当时就询问此人哪里不舒服,他一直说没有地方不舒服。

次日,护理人员看刘长利脸色蜡黄,精神不振,医院检查。原来,刘长利长期食不果腹,造成严重贫血和营养不良,脚部浮肿也是因供血不足造成。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照顾,刘长利身体日渐康复,目前已经在淄博市救助服务中心已经生活了一个多月。

刘长利告诉救助工作人员,他是年3月17日出生,家住在博山区博城公社城西村西胡同14号。父亲叫刘全仁,母亲叫刘永淑,家中还有一个哥哥、弟弟和妹妹,他在家排行老二。自己曾在水泥厂子弟小学上学,班主任是赵霞,班主任的弟弟是他同学。如此详实的信息,给了救助工作人员极大的动力,立即核实信息,实地寻家。

11月27日,救助工作人员带着刘长利来到了博山区博城公社城西村,也就是现在的博山城东街道办事处。经过和当地居委会核实,刘长利提供的街道名称、学校名称和人员都存在,但是其父母和班主任赵老师均已去世,目前只有赵老师的弟弟,也就是刘长利的同学还在世。但是两人相见,虽然记得曾经玩耍过的地方,但却互不认识。

12月18日下午,记者在淄博市救助服务中心见到了个头不高,身材清瘦的刘长利。交谈中,发现他对记者提出的各种问题都能对答如流,带有博山口音,思维十分清晰。

刘长利告诉记者,他离家时二十出头,没有学历也没有身份证,一直在社会上漂泊,去过东营,在农场打工,喂牛喂猪挣口饭吃。后来被厂主打出来来了,便回到了淄博,陆续在张店体坛小区、高新区四宝山等小饭店打零工。虽然店家一个月只给一二百块,但包吃包住避免了流浪之苦。饭店倒闭后,他便四处流浪,到批发市场卸车混口饭吃。直到前不久,脚部浮肿,无法走路干活,很久没有吃过一顿饱饭。幸运是很快被淄博市救助中心救助了,否则会饿死街头。

“我在外面混不好,一直没回家。”刘长利告诉记者,自己年纪大了,希望可以通过政府帮助落叶归根。

淄博市救助服务中心工会主席吕志远说,根据刘长利提供的信息,他们已和当地民政部门对接,核实其原始户籍,如果确有此人,便交于当地政府妥善安置。同时也希望通过媒体,帮其找到亲戚朋友,证明其身份,加快救助人员的安置。如您认识刘长利,请拨打淄博市救助服务中心电话()、1350519提供线索。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马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