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诚信为民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220103/10152057.html
大众网记者亓超通讯员马鑫彤淄博报道寒冬时节,在博山区石马镇桥西村的“南果北种”基地里,火龙果正成熟,负责人陈红波正忙着整枝、施肥、除草等,一派热闹景象。年,一次偶然去寿光参观农博会,让陈红波对农业种植产生了浓厚兴趣。为了让北方人吃到原汁原味的“成熟”的南方水果,陈红波开始探索“南果北种”。一开始种植南方水果,因没有成熟模式借鉴,只能靠自己摸索。为解决南方水果来到北方“水土不服”的难题,陈红波多次请教省农科院专家,与省农科院开展技术合作、校企合作,通过3次土壤改良,在0.5米以下土壤加入酸性矿物质,最终把果园的土壤变成适合南方水果成长的“家园”。随后,陈红波又投资30万元对园区内温室大棚和2个日光温室大棚进行升级改造,达到适合南方作物生产的条件,成功种出火龙果、芭乐等南方特色水果。火龙果和芭乐是南果北种基地中最具代表性的水果,火龙果的成熟期从8月份到次年1月份,一年可以采摘4次;芭乐的成熟期是11月份至次年2月份,一年采摘1次。其实,陈红波还尝试过释迦果、台湾青枣、木瓜的种植,但是这些水果想要在北方成熟都需要使用激素催熟,因此被陈红波果断淘汰了。“咱老百姓买东西就图个安全、放心,所以在种植水果的过程中,我一直坚持不施加任何化学激素。别看这些南方水果的产量比较低,但我不使用激素,水果的品质高,老百姓很愿意来买。”陈红波说道。目前,他共培育了台湾芭乐、火龙果、杨桃等17种南方特色水果,各类水果年产量达3万斤,年销售收入万元。同时,每到水果成熟,订单量暴增的时候,陈红波就会让周边居民协助采摘、装运等,每年直接带动农村就业20人以上。“南果北种”是打开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新路径,但同时也是一条无比艰难的路。品种的引进和筛选、栽培土壤的改良、温度和光照控制……陈红波已经在这条路上探索了11年。面对未来,陈红波信心满满。“既然已经‘入行’了,我就会继续做好这件事,让南方水果在石马镇这个小山区里飘香四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