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山坐落于博山源泉镇的源泉村村南,海拔米,南北走向,东面临淄河,这一面山体是悬崖峭壁,傲然凌空;南部坡缓,坦荡宽阔,一条台阶路延伸而上。在源泉村望二郎山,其主峰山形是下圆上尖,整体呈圆锥状。遍山苍松劲柏,荆木丛生,绿装翠裹,郁郁葱葱。深秋山上的片片红叶,映衬着松柏葱绿,那又是一种靓丽的风景。
二郎山,原名长寿山。相传隋朝末年,农民领袖王薄在山东邹平长白山起义,源泉周围百姓群起响应。一日,源泉义军突遭官兵的包围,正在这万分危急之时,突然从西南方杀来一队人马,但见为首大将身披甲胄,跨马持枪,身后还紧随一条猛犬,他们杀退官兵,解救了义军。事后人们猜测是二郎神显灵,拯救了这方百姓。为了纪念就在山上建庙,供奉“二郎神”之灵位,并将“长寿山”更名为“二郎山”。
登二郎山,有两条人行便道分别通行到北天门和南天门。我们选择了北路,沿松间“之”字形道路,攀爬大约二十分钟就到达了北天门。这条道路虽是林间小道,但也打扫得干净。北天门是数十级台阶之上的高大门楼,两侧都有配楼。但门楼是红砖磊砌的现代建筑。
转到南侧来到山门前。这里的门楼两侧是狮子把门,“二郎山”的石刻匾额在门洞之上。门扇上有副对联(字打不出来,请看下面图片),我是借助百度才查出其大致意思。百度也说《红楼梦》里也有一副十分类似的对联,这里的对联可能是借用的并有改动。
门票十元,扫码进门。
来到山顶看到的就是一个装庙的“篮子”,里面是各路神仙应有尽有,有玉皇大帝、泰山奶奶、观音菩萨,还有月老、财神,当然有二郎神。山峰东侧悬崖之上有个低一些的院子,院子里有十大药神,绝壁上还有两个“道人洞”,一个是马师傅(乾隆年间道士马来昆,原籍淄川马家庄,来昆是其道号)洞,一个是赵师傅(源泉镇黄台村民国年间道士赵明珍)洞(估计是墓穴,就像我们莱芜朝阳洞景区的道姑墓一样)。传说师傅们医术高明,百里之外来求医者常有之。至今仍口碑相传,三百多年来同样享受着人们的香火供奉。这两位师傅与我们莱芜黑峪亓占峰先生一样,由于他们医术高明,救死扶伤,仙逝后被人们香火供奉。
二郎山上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建筑塞满整个山顶。这里的建筑有楼、有阁、有殿;有南天门、北天门,院中间还有一座仪门。有红墙黑瓦的建筑,有红砖红瓦的,也有黄绿色琉璃瓦的;主体建筑都是五脊六兽,其它一些是现代化建筑;有高大庙宇又建在平台之上,有的则是矮小,只建在大殿的一旁。除两位师傅的“道人洞”是人工开凿外,在山顶还有一个人工开凿的王母池,池子原是用于收集雨水的。不过现在自来水管已到达山顶,山上再也不用收集雨水度日了。再一个特点就是院中的石碑很多,但只有两三通是清朝以前的古碑,其它全是现在新刻的。一则广告说五十元就能刻碑。
回到山门前,询问看庙的老人这些庙宇殿堂的建筑年代,得到答复是:山顶上的建筑都是新建的。看来二郎山上有年代的建筑痕迹也只有那几个石洞了。
我们在山顶看到东面的山腰上也有座庙宇,本想去看看。但询问看庙的老人说那是悟空庙,平时锁门。这很有意思,二郎神与孙悟空在天庭就是一对见面就斗的冤家,在人间他们的庙也是要在一起。
上山的小道北天门山门山门前的财神庙门扇对联门扇对联院内,这个图中就有三间庙石碑山之阳面山门之上的庙石碑淄河庙庙南天门庙庙庙山下山顶鱼池庙庙仪门庙庙庙庙庙庙庙庙庙琉璃瓦屋顶庙庙钟鼓楼钟源泉村山侧低处小院老碑老碑十大药神庙马师傅石洞开凿的痕迹赵师傅洞府内部古碑王母池清乾隆时期老碑庙老碑源泉村东面山腰的悟空庙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