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2日讯金秋送爽,五谷飘香。转眼又到了猕猴桃成熟的季节。淄博博山区源泉镇作为江北地区最大的猕猴桃种植基地。这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口感香甜,质佳爽口的博山猕猴桃。从年发展猕猴桃产业以来,源泉镇猕猴桃种植面积已从最初的二三百亩,发展到如今的2万多亩,并成功跻身首批“好品山东”品牌名单,和其全国其他猕猴桃种植区相比,博山猕猴桃究竟有何不同?源泉镇猕猴桃产业又是如何从无到有,由弱变强,成为乡村振兴与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呢?
走进博山猕猴桃的核心产区源泉镇,一眼望去,道路两旁的猕猴桃藤架上郁郁葱葱,个大饱满的猕猴桃缀满枝丫。猕猴桃多种植于四川、浙江、湖南等省份,对于源泉镇来说,原本并不具备种植猕猴桃的先天优势。但由于猕猴桃这种南方水果在山东售价相对比较高,于是二十年前,当地人就开始尝试种植猕猴桃。农艺师翟慎红就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地处鲁中山区的博山区源泉镇是全国农业产业强镇,淄河冲刷带来的特殊沙质土壤特别适合猕猴桃的生长,再加上这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造就了博山猕猴桃甘甜多汁的独特口感。博山猕猴桃口感好,除了先天的地理优势外,人工栽培种植技术也至关重要,当地政府定期邀请高级农艺师到田间地头对猕猴桃种植户进行培训,让猕猴桃的种植走向了标准化。
85后的李政原本在一家外企工作,5年前看到家乡的猕猴桃产业发展很好,就辞掉城里的工作,回乡种起了猕猴桃。当初,无论是种植技术,还是市场行情,李政都一窍不通,走了不少弯路。然而,凭着敢闯敢拼,不出五年,他就把自己的猕猴桃种植规模发展到了多亩。销售也从过去单纯依靠线下采摘+收购的模式,变为如今线上+线下同时发力的模式。
对博山猕猴桃来说,最大的短板就是采摘期短、储存期短,难以进入商场和超市进行销售。想要解决这个瓶颈,就得靠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延长储存期和销售期。产业兴则乡村兴,为进一步推进猕猴桃产业发展,年,源泉镇政府与科研机构合作,投资余万元新建了数字农业水肥一体化智慧园区,在这里实现了猕猴桃从开花、授粉、到结果全过程的线上管控。
猕猴桃是源泉镇经过10余年培育和发展的特色产业。截至目前,全镇共有多户村民种植猕猴桃,户均增收3万元。随着淄河两岸万亩种植基地的形成,今年产量有望达到万斤,实现销售收入近2亿元,通过种植猕猴桃带动全镇0余户致富增收。
一果先行,诸业并进。如今,猕猴桃已经成为源泉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发展平台。连续举办了十届猕猴桃采摘节,不但打响了博山猕猴桃品牌,还辐射带动了当地的旅游、餐饮等行业,通过行业间的互相带动,为群众共同致富和区域乡村振兴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闪电新闻记者刘磊报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