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遗憾,也非常幸运。遗憾的是,这只慰问袋的两位主人已经去世。幸运的是,这只慰问袋保存完好,又回到了故乡。”4月26日,淄博市博山区残联副理事长焦红旗将一只拥军慰问袋交到了博山小学校长王靖元手中。慰问袋上,“博山柳杭小学学生王润芝赠”的字样格外醒目。
慰问袋里的一段历史
4月26日,在淄博市博山小学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座谈会,与会者围绕着74年前的一只拥军慰问袋展开了座谈。
“这只拥军慰问袋回到博山的经过比较曲折。”焦红旗告诉大家,今年4月初,他接到了一个电话,朋友耿先生拜托他寻找一只拥军慰问袋的主人,“耿先生说,这只慰问袋的信息是周村的时光林女士转告他的。”
“时女士说,有位老红军的子女希望把这只慰问袋转交给博山柳杭小学,但是因为远在外地,就拜托她联系。”焦红旗立即与慰问袋的主人齐延明取得了联系。
齐延明的父亲是一位老红军,名叫齐旺盛。齐旺盛生于年,年参加红军,经历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后历任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沈阳警备区顾问,在军队政治工作岗位上贡献了毕生精力,年4月去世。
年,齐旺盛受伤住进了医院(陕西省宝鸡市玉门镇)。期间,齐旺盛收到了这只来自山东的慰问袋,袋里装着老百姓赠送伤员的慰问品。
“父亲南征北战几十年,唯独军功章和这只珍贵的慰问袋保存了下来。”齐延明说,自己兄妹六人深知老人将慰问袋送回博山的心愿,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他们将这只珍贵的慰问袋献给博山人民,以示革命军人不忘博山人民的深情厚谊。
“齐延明先生75岁了,加之身在沈阳,所以委托我将这只慰问袋转交给博山小学,同时向学校、向博山人民转达最真诚的感谢。”焦红旗说。
校友回忆战争年代
“博山小学原名博山柳杭小学,王润芝老同学的这个慰问袋,说明拥军爱民是我们学校的传统。”80岁的孙即成是王润芝的老校友,他告诉记者,当时博山区组织了多次这样的拥军活动,王润芝家里比较富裕,这只慰问袋的布料也是一般人家中没有的。
“当时,我们是在真武庙的大殿里上课,每个同学搬个小板凳来听课。虽然都是同学,但是年龄相差很大,有的相差四五岁。印象里,王润芝要比我们大不少。”80岁的朱洪云告诉记者,印象里,上学的时候,每到八一建军节、正月等,博山柳杭小学都会组织拥军活动。
“我今天看到这只慰问袋,感到很亲切。这只慰问袋做得非常精致,上面还有和平鸽和五角星。”朱洪云说,慰问袋上的“博山柳杭小学学生王润芝赠”,很像是当年自己班主任马常吉老师的笔迹,“那个时候,一般都是老师来代笔。”
“前期,我们组织街道和社区进行了仔细寻找,了解到王润芝老人已经去世。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寻找王润芝老人的同学和亲友,了解这个慰问袋背后的故事,并结合博山区正在开展的建国前及抗美援朝老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和口述纪录片拍摄工作,将这段难得的历史拍成纪录片,让更多人了解。”博山区城西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李双庆站长表示。
“博山小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学校一直有拥军的光荣传统,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到军属家中慰问、演出,学校今后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王靖元表示,他们已经联系到王润芝的家人,下一步,他们将挖掘更多老校友的感人故事。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我们请来老教师讲述了学校拥军爱民的优良传统。我们也将结合当前建党一百周年系列活动,讲好红色故事。”博山区教体局党组成员马峰周表示,下一步,博山教育系统将以此为契机,让红色教育助力学生成长。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波通讯员陈颖蒋玉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