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
识
竟
赛
“先往硬质玻璃管内通入一氧化碳,再点燃酒精喷灯。过一会儿,会明显的观察到硬质玻璃管内固体由红色变黑色,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末尾导管口有蓝色火焰。”“先点燃酒精喷灯,再往硬质玻璃管内通入一氧化碳,硬质玻璃管炸裂了。”两次虚拟仿真实验比对,让课堂上的学生很容易总结出先通一氧化碳,再点燃酒精喷灯,是为了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这是博山一中翟琳琳老师执教《工业炼铁复习》一课课堂上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呈现出的实验场景。
近年来,博山一中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组老师在课堂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的虚拟仿真实验室,设计基于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实验教学模式,打造交互性、逼真性、虚拟性、沉浸性的现代化课堂。多媒体画面真实还原实验场景,学生可以多次试错,实验时间能够缩短,实验成功率得到提高,既调动了学生深思探究的积极性,又解决了实验课上有毒、有害、易出现误差及其他在现实中不易操作的难题。去年三月,学校物理老师戴勇主持的“建立在虚拟仿真实验基础上的初中实验教学模式研究”课题,被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智能试验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应用实践研究”总课题组立为子课题,学校物理、化学、生物三学科老师们边研究、边应用、边总结提升,虚拟仿真课堂教学日渐成熟,建立在虚拟仿真实验基础上的初中实验教学模式逐渐形成,一节节高效、环保、绿色课堂不断从博山一中教育教学一线中涌现出来。
绿色课堂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