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吃,不仅果腹,红尘世俗,好日子,从烟火中熏出来。
知味斋烤鸭
在袅袅烟火气中,“吃”慢慢成为一种仪式,成为一种文化,从“好吃的”到“吃得好”,三个字顺序的转变中,藏着经济发展的密码。
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让“好吃”淄博也变得多姿多彩。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周村烧饼、地理标志性产品马踏湖白莲藕、高青黄河鲤鱼,还有博山四四席、周村商埠菜、桓台湖区菜等多个菜系和各具特色的餐饮文化,“好吃”淄博的IP像这个城市一样,开放包容。
那么,“好吃”淄博的标识怎样才能更有吸引力,释放出淄博的品质和活力?
千年古城藏着淄博滋味
作为鲁菜发源地之一的淄博,独有的美食一直为人称道。
周村烧饼
8月23日,烟雨朦胧的夏末秋初,李女士带着孩子漫步在周村古商城古色古香的街道上。此行的目的地,周村烧饼博物馆。那里,那时,举若羽片、香酥薄脆的周村烧饼,伴着她走过大学时光。
在四川庐州上大学,每次开学返校,她都会带上周村烧饼这个以地名“周村”作为商标的中华老字号“吃品”。浸润在嘴边的香味也征服了李女士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大学毕业已经18年,给同学寄周村烧饼已经成为她的必选题。
在周村烧饼博物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春花,讲述着周村烧饼的打开方式。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