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部美食博山,了解更多关于博山的故事。

阅读后并分享,让更多的人了解博山文化,爱家乡!

博山自明末清初就已经成为著名的琉璃之乡,鲁中重镇。其间名人莝萃,大家辈出,其中孙、赵、蒋、钱四姓,有“四大家族”之称,与山东望族名门多有联姻。其中四姓之中,赵氏由科弟起家,成为明清著名的文学世家;孙氏由琉璃世家经孙国老转为文化世家;钱、蒋二家则由工商业起家,为博山历史首富,前些年博山西冶街、税务街改造挖掘出来成坛的元宝、银元就知道其有多富。博山陶琉业的发展、兴盛,孙、蒋二氏的贡献可谓首功,孙氏引入陶琉业,蒋氏将其发扬壮大,而陶琉业经济的繁荣则为博山饮食业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炉将们不仅琉璃功底深后,而厨艺也讲究,南来北往的客商及京城宫廷菜的引入,将博山饮食推向了极至。这四大家族如何牛叉,那就来看看那些年流传在民间的谚语吧!

孙廷铨

?

1、孙不孙、一代帝师盛果老.(说的是康熙皇帝的老师大学士孙廷铨)

一代帝师应该是目前博山历史上最大的官了。孙国老在清代做过“三部”尚书,还曾教过皇帝,被称为“一代帝师”。原因之二是孙国老才气过人,比如他《柿岩赠禹年》中的佳句“山从屋上岚烟合,水抱村流涧响闻。北渚渔樵通远望,西畴巾驾逐归云”确是景动情浓,脍炙人口。

据民间传说,孙廷铨回归故里后,带来皇宫的菜谱,也有人说带来京城的名厨归来,汲满汉全席之精髓,对博山菜进行改良,为博山菜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明末清初,进士孙之獬,官至侍讲。后和尚房因其在此避难而得名。

2、钱生钱,每砖之下垫银元。(说的是钱家有钱到盖房子每块砖头下面都垫上银元)

3、扬州阁前下金雪,谁人都知博山蒋.(说的是某年干旱,兵部职方司主事蒋天钧为祭天祈雨,在扬州阁用金箔下雪)

十八僧救蒋氏,所以于字辈出了僧,笑僧,游僧,乐僧,慕僧,琪僧,青僧。

蒋家一大派,说明博山蒋家人派头大。

派头大不大,过去蒋家的一个羊圈,就是今天的一个村--羊栏河!

因旧时社会动乱,目前博山的蒋家大都移居国外,或身居大都市,仍定居博山的人比较少了。历史上著名的中国同盟会成员蒋洗凡就是其族人。可惜英年遇害早逝!

蒋洗凡(第二排左一),博山蒋家人,中国同盟会成员。前排左二蔡元培,左三孙中山,左四黄兴,左五汪精卫。

4、蒋钱二家再有钱,不如笼水一个赵。(说的博山首富首属蒋钱二家,但是论进士科举两家比不上一个赵家)

几百年间,赵氏家族人才辈出,共涌现进士9人,举人8人,监生人,贡生31人,廪生13人,庠生人,对推动博山地域文化发展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其中之佼佼者,首推赵振业、赵进美、赵执信。

赵振业,宇在新,号暨坦,自小聪颖过人,在父亲赵课的严厉督促与教导下,“读书目数行下,而好为深湛之思”,后于明万历四十六年(),中举人,天启五年()又中进士,遂在当地享誉一时。

赵执信,字伸符,晚号饴山老人,生于清康熙元年(公元年),卒于乾隆九年(公元年)。他是清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诗论家、书法家。

在赵氏后裔《赵公礼堂墓志铭》中记载:博山赵氏自有明来以文学世其家,海内攻诗古文词者,莫不奉韫退(赵进美)、秋谷(赵执信)两先生为山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