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淄博日报
口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耿雪
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博山区山头街道古窑社区自成立之初,确立了“悦读”“悦动”“悦陶”“悦游”“悦居”的“五悦联建”发展思路,充分结合地域特色,“走在前、开新局”,持续布局推广乡村文化,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区域样板建设,成绩斐然。近年来被誉为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省文化生态名镇、省陶琉特色小镇、省级文明社区、省级卫生村、市级十佳志愿服务社区、市级四型就业社区、市级老年人太极拳之乡等,年获山东省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称号。颜神古镇项目被列为全省第一批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示范项目。
统一思想战略
古窑社区把乡村文化建设纳入社区发展规划并配备文旅专职工作人员,每季度召开专题推进会议;建立专项经费投入机制,保障社区文化活动及日常工作有序开展,充分满足文化建设各项需求;古窑社区联合共建单位,成立“陶琉春秋”志愿服务队,推动社区文化设施联建、活动联办、文化帮扶联助、文化生活共享的局面。
夯实文化阵地
社区建有制度完善、功能健全、符合需求的“5+N”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包括娱乐室、棋牌室、图书室、健身室、多功能室、室外小广场以及较为齐全的文化活动设备、器材,设有专人负责,长期为辖区居民群众免费开放;依托古窑村,打造村史博物馆、“百年之光”工业发展历史博物馆;配套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及古窑特色口袋公园,力争建设一体化、科技化、综合性、多功能的公益性文化孵化中心。
搭建百姓大舞台,针对辖区居民群众的不同文化需求,定期在文化小广场及室内文体活动场所为居民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文体比赛、摄影展、陶琉艺术展览等活动;开展业余文艺骨干培训、全民阅读推广、文化下乡惠民演出等各类文化传播工作;通过文化墙、四德榜等形式宣传古窑文化,搭建文化互动交流平台;社区现有太极拳协会、空竹协会、书画协会、京剧协会等10余支文体队伍。
打造特色传承
山头陶器生产相传始于北宋,清代至民国时期,窑业振兴,山头成为博山陶器重点产地,古窑村一带有圆窑座。目前,古窑村内还剩圆窑13座,大多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白衣庙窑被列为第四批市文保单位。
社区依托颜神古镇百年之光红色旅游景点建设的有利契机,对古窑村进行商业化模式改造,着力建设一条彰显百年陶琉文化传承、发扬前辈艰苦创业精神的文化胡同,形成传承陶琉文化的参观体验式基地;成功举办博山琉璃双年展、博山陶瓷双年展、“百年之光—党领导中国(淄博)工业百年”主题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开展古窑摄影展、“印迹”主题展、圆桌对话等一系列惠民活动;通过和高校合作,打造全国院校实训基地;依托现有全国文化产业出口基地品牌,推进陶瓷琉璃工业园区的策划和规划;在充分借鉴汲取景区先进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推动辖区内各小区形成自有的精神文化底蕴,并建设各自特色的文化长廊。
加强文化传播
社区以文化素养较高人员为基础,建设文化传播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各级宣传文化部门组织的活动,协助社区文化管理员管好、用好基层文化设施,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传播工作,提高社区乡村文化服务知名度;通过多种手段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宣传,让更多的人共享山头古窑村的历史之美;组织传统节庆活动,定期举办民间文化艺术节,传承宣扬古窑村的民俗文化。
培育文化体系
社区坚持以“五悦联建、品质古窑”为核心思想,持续培育自身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活动品牌。通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