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太原市府东街号的晋商博物院是依托山西督军府旧址建筑群而建的集文化、文物、园林于一体的博物馆。中路是清末到建国初的建筑,两侧是园林。博物馆展出的主题包括抗战、山西历史和与晋商有关的文物,展品主要在中路各建筑内陈设。
山西历史厚重,山西博物院、山西青铜博物馆都藏有大量包括青铜器在内的藏品,在晋商博物院还能整柜整柜地陈列,佩服!
展品太多,此文管中窥豹吧。
义方彝,西周时期青铜重器、国家一级文物,是目前全国发现的唯一一件带提梁的方彝。纹饰非常精美,以兽面纹作为主纹饰,底座附有夔龙纹。纹饰的制作工艺也十分精湛,采用三层纹饰的制作方法。
此外义方彝内有23字铭文,记载了武王赏赐义30朋贝的事情。武王伐纣灭商后在位4年就离世了,现存关于武王的器物本来就不多,而这件义方彝明确地提到了武王更是难得,被专家誉为国之瑰宝。
在山西青铜博物馆有一件义尊,和这件方彝是一起出土的。
“伯作彝”鼎,做工精细,造型大气。鼎身纹饰分为两层,上层为兽面纹,下层为蕉叶纹,而这样的纹饰组合是西周早期所特有的。鼎内壁刻有“伯作彝”三字铭文。
还有一个这东西,好像是哪个机关单位移交的。
四瓣目纹提梁卣,由一大一小子母结合的配套形式组成,又称子母提梁卣,颜色温润,光亮,造型夸张,在提梁处有兽面造型。卣身上的纹饰十分丰富,有牛、有龙,中间以四瓣目纹作为主纹饰。而且它们是一大一小子母组合的配套形式,在我国是很少见的。
叔休壶,西周,一级文物。器身敞口,束颈,鼓腹下垂,圈足,下有短直缘。平盖,圆角长方形捉手。盖面捉手饰三角云纹,盖沿饰窃曲纹。口沿处是窃曲纹组成的三角纹,下饰一周对称的顾首凤鸟纹,器腹两面均以宽带分为四大格,每格填一凤鸟纹。肩部两侧饰对称的兽首衔环,圈足上饰有斜三角云纹。盖内和壶内壁铸有20字对铭文,说的是某地一个管理盐政的官员,叫做叔休,他做了这一对壶,希望能够永世保用。
青铜戈。
青铜马具和青铜鼎。
沃盥之礼的盘和匜。
春秋错红铜提梁盉。
春秋重环纹铜盉。
铸镶红铜壶,春秋,一级文物。红铜铸镶工艺是青铜器装饰工艺的一种,始创于春秋中期而成熟于春秋中晚期之交,可分为透壁铸镶和半壁铸镶。它是在使用模范铸造青铜器的过程中,将红铜铸形提前置于内外范之间,然后浇注铜液进行铸造。由于制作流程复杂,工艺要求较高,此工艺只存续不到两百年时间,但它代表了我国古代铸铜技术的一个高峰。
展品很多,很多都是一面墙一面墙地陈列展出。
老建筑举架很高,改建成展厅后很宽敞明亮。
春秋蟠螭纹青铜鼎。
这个展厅展出的都是青铜鼎。
好漂亮的青铜壶。
好细密的纹饰。
青铜和。
一墙的青铜短剑。
一墙的青铜戈。
木胎铜鎏金壶,战国,一级文物,是由青铜外壳和木制胎心相互嵌套而成的一件扣器,这在国内非常少见。而且铸造工艺水平极高,它是将壶的上下两部分分开制作,再拼接而成。壶腹部的铜箍就是用来固定、链接、装饰铜壶的。壶外壳表面采用鎏金工艺,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这种装饰工艺的国家。
青铜壶。
铜环。
复杂的、简单的,都有。
怎么有这么多青铜镜啊!分别家博物馆一些吧。
很多展品都没给展柜。
汉代错银铜壶。
汉代博山炉。
大板车也进了博物馆。
铜炮。
各式佛像。
唐代陶俑
推荐相关阅读:
晋商博物院: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太原晋商博物院:自省堂,阎锡山督军府里的会堂太原晋商博物院:没有雅号却很典雅的民国建筑工字楼丝绸博物馆:从新石器时代走来的丝绸文明国博玉器:商王室玉器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