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承,始终以一种独特而神秘的姿态,如诗一般出现在历史和人们的视野中。如果必须做个详细的定义,香是指芳香的气体,如果排除现代化工工业的因素,广义的香是天然的芳香植物,天然的香药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礼物,也是制作各种实用香品的原料。狭义的香,则是指用天然芳香植物为原料,根据其功效需求,经过炮制加工制成的实用香产品。中国的香品,从诞生到完备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早在汉代便已形成了规范而完备的,关于用香的礼法,千百年的沿袭与传承,中国香不仅是保健与怡情的日用品,更是已经成为了一种传承,一种素养,甚至是一种文化。所以一款香品带给我们的绝不仅是简单的味道,而是品德修养、养生保健、品味熏陶等多方面的影响。清代《四库全书》中,“香乘”子部有28卷,“香谱”子部五卷,仅《四库全书》中所记录的香方,就有二百多种,将我国传统的香文化做了很好的总结。而将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工具,则非香炉莫属,正是有了香炉作为中介,人们得以在渺渺青烟中,放松身心、怡情悦性,也有了品香、鉴香的文化,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关于香炉的那些事。一、香炉的产生据考证,中国香大约起源于六千多年以前。有香必有燃香呈香之器,所以几千年来,香文化的发展,也与香炉的发展密不可分。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香炉,出现在距今约有六千年之前的原始社会,为陶制。陶香炉的使用时间非常长,一直到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陶制香炉一直都是品香的主要工具。虽然战国时期香炉主要的材质为陶,但金属香炉已经开始悄然兴起,并且逐渐受到人们的追捧和喜爱。东汉之前,有熏炉与香炉的区别,熏炉既可以用来熏香也可以用来取暖,而香炉的功能则很单一,只是用来燃香的器具。东汉以后,炉具的分工更加细致,用于香薰的炉具不再有取暖的功能,因而炉体也就越发小巧精致,熏炉与香炉便慢慢融为一体,被统一成为香炉了。二、香炉的发展香炉的发展,是伴随着香文化的兴衰而跌宕起伏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而出土的战国时代的陶制熏炉,则被视为中国古代“香文化”的鼻祖。早期的香炉多为陶制,随着香文化的盛行,制作香炉的材料也逐渐变得丰富多样起来,古代香炉的材质大体可以分为:金、银、青铜、黄铜、铁、锡、玉、石、陶瓷、竹、木等等。到了唐代,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香文化也得到了广泛的认知。文人阶层对“和香”的推崇,使香文化成为一种时尚与身份的体现。由于唐代整个社会风气开放,对外贸易发达,不仅唐代的艺术作品融合了西域风格,就连香料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不仅通过西域传入中原的新奇香料品种越来越多,而且香炉的造型和风格更趋于多样化,几乎成为统治阶级,特别是文人阶层的必备之物。宋代沿袭唐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中国古代香文化的发展在宋代达到了顶峰,品香和用香,已经不限于统治阶层或者文人雅士,香和香炉进入了普通百姓人家,“香道”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香炉也成为日常必备的家居用品。但是到了明清时期,品香缺少了古朴典雅的意趣,甚至流于浮华与虚荣。到了清朝后期,更是由于国力衰微,民生困顿,令中国传统的香文化走向衰落,香炉也逐渐从居家必备的日常物品中消失。不仅品香成为少数贵族豪绅阶层附庸风雅的奢侈行为,就连香炉也慢慢成为了古董文玩,脱离了大多数普通百姓的实际生活。三、博山炉与宣德炉博山炉和宣德炉,是中国传统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精华所聚。如果说博山炉代表了中国早期香文化的精致优雅,那么宣德炉则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质朴浑厚。关于博山炉的诞生时间,目前尚且无法断定,有人认为始于战国,也有人认为出现在汉代。虽说学术界对博山炉的起源有着诸多争议,但是有一点却是共识:那就是博山炉是中国早期思想文化的浓缩体现,在它的身上,人们既可以品读出道家文化的高远洒脱,又可以体悟到儒家思想的宁静兼容,可以说是先秦和汉晋时期思想文化高度融合的产物,是香炉文化及中国传统香文化的开山鼻祖。到了明代宣德年间,当时的泰国向大明皇帝进贡了数万吨黄铜料,明宣宗对这些灿若黄金的铜料非常喜爱,下令工匠用这些铜料来做精美绝伦的黄铜香炉。第一批宣德炉,在宣德三年制作完成,一经推出便受到了皇亲国戚及达官显贵的强力推崇。在宣德炉横空出世之前的几千年里,制作香炉的铜料全部为青铜,而宣德炉不仅首次使用了黄铜为原料,而且工艺巧夺天工,令人赞叹。宣德炉的器型,选择宋代精美官窑瓷器为蓝本,虽无花纹,却古朴典雅、美轮美奂。宣德炉在铸造时,采用的不是当时常见的翻砂法,而是更为精细的失蜡法,这也是宣德炉令人惊艳的主要原因。在中国,香炉与香文化,伴随着国人们生活了六千年,如果用“香火延续”与“百代流芳”来形容这千年的传承,怕是一点都不为过,它既是中国古老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祖先生活态度与思想内涵的写照。今天,当我们再度研究和体会这古老的文化传承时,不得不为中国古老文明的精深所打动,也会不由自主地学习和感悟这份古老文化的内涵,但愿我们可以更好地继承这份文化遗产,并将它创新与发展,让古人留给我们的香文化,能够点亮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在渺渺青烟与悠悠芬芳中继续“香”火传承,发扬光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