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馆一座城
一座美术馆,就是一个浓缩的艺术品
博山美术馆新馆探访记
艺
术
的
温
度
GrainRain
传统而现代。
震撼又沉静。
这样,在一片绿意的环抱下,博山美术馆新馆在瓯海塘河岸边静静地生长。清水混凝土浇制的木纹外墙,穿插着长而方的窗户,清清爽爽,简单、真实。
这座极简风格的现代建筑,是博山美术馆馆长王金祥呈现给大众的新作,现正在试开馆之中。
美术馆入口没有寻常所见的那种“气派”,而是一条窄窄的几十米长廊,独特而略带神秘……“这个入口,与寻常的入口很不一样,许多人可能觉得这里是不是不对外开放,门都很难找,不够直接……”但王金祥与设计师方晨光讨论了一番后,还是决定采用这种方案。王金祥说,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让人们与日常的热闹烦嚣区别开来,一边走,一边慢下来,步入馆中观展时,便会多一份虔诚安静之心,“原来在南塘的美术馆,门就是直接对外开放的,所以展厅就很喧闹,很多人不看展也要进来逛一圈,大声说话,小孩子来回跑闹,这不是美术馆的气质。”
一座美术馆,就是一个浓缩的艺术品。它让人们感受到艺术的温度,唤醒每个人心中那份对美的期望。
“清水混凝土墙的设计理念源于安藤忠雄。”王金祥喜欢这样的风格,去日本欣赏他的清水混凝土建筑,不仅看到现代美术,还能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美的熏陶。
如何展现一个有别于温州其他公共空间的艺术气质?如何将传统书画和现代设计及建筑环境相融相谐?“看了安藤忠雄的作品后,我在脑海里就留下了清水混凝土的印象,我想我的美术馆一定要采用这种材料。”建造美术馆的时候,对清水混凝土的表面进行改良,用碳化木的纹理代替平板表面,这种木纹表面的肌理效果一改混凝土“冷冰冰”的感受,格外温暖朴素。
至于馆内陈设,王金祥特意从外地收藏来一批民国时期的老家具,安放在展厅各个角落。书法、国画、印石、老家具与灰色混凝土墙壁融在了一起。
展厅一共五个空间,从门厅进入,右转便是主展厅,主展厅东面望出去是一个小花园,竹子、假山、老松柏相映成景。花园与外界的隔断墙采用的是水泥与青砖砌成的花窗,若隐若现。王金祥介绍:“这青砖规格很特殊,温州地区没有,是特意从宜兴拉过来的。”
花窗墙也是美术馆的一大特色墙,夕阳西下,光影投射到走廊上,观者与景观,馆内与馆外,因这一堵镂空的墙,似断似连,相互交融,让屋内的一切都有了生命力。
主展厅北面是一个小庭院,种满了各种植物,这里的一砖一瓦一础都沉积着岁月的包浆,石板、石桌、石凳是平阳一个民国老房子拆迁时所买,多年的老石条从宁波运来。王金祥每天都会抽空在小庭院里打理一下花花草草。
展厅中间的两个玻璃橱窗里,摆放着印章、石雕以及册页,王金祥如数家珍:“这里有昌化三彩、昌化朱砂、昌化田黄、福建寿山、青田封门,这套封门青印石一共有方,请了西泠印社会员刻了中国十大经典名著的题材,一直想做个展览,还没时间弄。”
步出主展厅,眼前一亮,这便是馆内最出彩的中庭花园了。庭园90多平方米,黑松、草皮、沙砾、石块构成精致而简朴的枯山水意境,幽寂而玄妙。庭院的设计灵感来自四合院,王金祥曾在北京工作生活过十年,他对四合院情有独钟,一直想要一个有庭院的房子。之前在南塘的美术馆,边上的数学馆内就有个院子,他每天经过时,都会往里瞄上几眼,特别羡慕。新馆设计时,他把这个想法跟设计师做了交流,便有了这个中庭花园。王金祥说院里要有一棵松,让人想像“松下抚琴”的图景。这棵松也让他找了两三个月,去了外地许多地方,一直没有适合的,后来还是在温州花木市场找到现在这棵松,运过来布置完一看,真的是量身定做一般,大小高低形状都符合他心目中的样子。
整个庭园布局方圆融合,白砂铺成一个中国书法的“山”字,与草皮形成“太极图”式。草皮略微隆起形成一个小山坡,一棵黑松缀以错落有致的三两尊石组。沙砾中间还有一处“小绿洲”,用几棵小黑松和佛甲草构成,体现出含蓄隽永的审美情趣。你要用心去理解它时,眼前便是山川、岛屿、溪流、松树、天空……正所谓“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以极简之构成致极丰富之意韵。
“这里每天都会有人来打卡拍照,都是慕名而来。我们也非常欢迎爱好者前来拍摄,到时我会做个照片墙,把好的摄影作品贴上去供市民参考。”王金祥来到伴湖轩茶空间,继续介绍,“这个茶空间刚好在湖边,所以取名伴湖轩,边上还有一间咖啡屋,专做手冲咖啡,中西结合。”在咖啡屋与茶空间当中,还有一间多功能厅,可举办沙龙、雅集、培训、研学、小型画展等活动。
二楼是创作、办公、储存、安保区域,也配备一个大露台,连接塘河景致,可在这唱唱戏、赏赏月、举行茶话会。
博山美术馆,温州人并不陌生。之前坐落在南塘白鹿洲公园,从年开馆以来累计举办各种主题展览、艺术沙龙、公益讲座多场,参观人数60多万人次,已成为温籍在外艺术家联络家乡的一个窗口和一座桥梁。近几年来,一方面做高品质的艺术展览、推动温籍在外艺术名家的回归,另一方面策划专业的艺术项目、文化研究和公共教育活动,积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温州地域文化,与这个城市的美学、美育共同成长。作为“城市美学”的践行空间,新建的博山美术馆正在为温州文化品位的提升注入独特的民间力量。最近,新馆首展《博约——四位温籍艺术家书画展》也已准备停当。
王金祥爱好艺术品收藏二十余年,从创办美术馆,再到如今打造一座理想中的美术馆,他用自己的经营思路和策略,让更多人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温度。在王金祥看来,他的美术馆就是要播撒下一粒文艺的种子,倾力做好一个馆,助力滋润一座城,以苍穹为顶,以地面为基。
记者 郑丽娟
来源 温州商报
编辑 王芳芳
责编 潘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