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m.39.net/pf/bdfyy/bdfrczy/亲爱的博山我以为,对博山这个小城这么称呼,并不显得过分,也不显得轻浮。博山的确值得我亲,值得我爱。博山之所以可爱,首先是博山“博”山。博山像一个敞着口的簸箕,除城北平缓外,其余三面皆山。周边的山也并不十分高大险峻,可徒步游山,可轻易登高纵目,一个城市若没有山便缺少了许多快乐。博山城北四十公里之外的张店,城里无山。出城向北一马平川,极目远望大地没有起伏,没有变化,一种让人找不到感觉的空旷。博山人“乐山”,上午街上见了面,不是问吃了吗?而是问:上山来?上山去吗?近在咫尺的小顶山是博山人的后花园,历来人们喜欢登小顶山去庙里进香,在山上挖野莱,消夏避署。这些年私家车多了后人们愈加明智起来。直接把车开到小顶山山脚下,开进姚家峪、马公祠、和尚房峪口,下车后剩下的事情就只是徒步登山了。近来西郊那片连绵的山岭上修建了多条山间公路,登山不用劈荆斩棘了。和尚房新修的进山公路其美丽度已远超欧美的公路。在这些山间公路上有背一双肩包独自行走者,有结伴而行者。有年轻人,有老年人。道路有缓有陡,步履可急可缓。只要你腿脚利索路让可让你尽情地行走,在长距离的行走中敞开胸膛大口地呼吸轻柔的山风,此刻宠辱皆忘。若你想走的再远些,有极其便利的城郊班车可达源泉、石马、池上、桃花泉……这里有更天然的鲁中风光。博山岂止“博”山,也“博”水呢。前不久看到《美食博山》上《博山泉水漫话》一文,知道过去博山有清泉近四十泓,也算得上小泉城了,如今那些柔蓝的流水早已远去了。但孝水汩汩流淌不舍昼夜,它流淌着孝道,流淌着博山淳朴的民风。城东南十余公里外的五阳湖,单就湖光山色而言也并不输于西湖。博山有我心中最美的建筑。一是神头那座雕梁画栋的大庙。其次是博山那片具有欧罗巴情调的老火车站。再其次是东关外的因园,怡园。那片精致的园林不是官宦家的园林,它曾留下了家乡历史上杰出文人的足迹,是博山的文脉之所在。博山有菜煎饼、小米煎饼卷猪头肉、油粉、豆腐箱……不一而足,特有的博山饮食风味是外地无法比拟的,而享用这些美食又离不开这里特有的氛围。博山的马路不甚宽阔,却很少见堵车。不大的城里走一遭不时会遇到打招呼的亲友,在知交零落之日,住在这个城里却并不感孤寂。博山又是一个让我尴尬的小城。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说过,山东有三镇:张秋镇、颜神镇、景芝镇。山东有数不胜数的镇,这三镇自然指的是古镇。阳谷县的张秋镇是古运河上的重镇,这里现存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8处之多。颜神早期的工业、手工业、商业、文化已相当发达,其历史文化积淀与张秋镇比肩而立。张秋后来是衰败了,而颜神发展了。颜神镇的城建发展应该是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经济与人文相得益彰。留下一条老街,几座老店铺,一座古寺(如临河的西寺),几处典型的工矿遗址,不为过吧。然而当隆隆的挖掘机开过后,颜神镇的文化碎了一地。这一切能怪罪于“X大扒”吗?不能,若大的京城古都也遭遇过撕裂,何况一个小小的博山。这是一个急功近利的当下,一个鼠目寸光的当下也。身处其中力挽狂澜者能有几何?如果不是亲身穿行在京都的街巷里,你真想不到亚洲某邻国会有一个唐韵盎然的古都。如果不是听去过台北的朋友讲,原来台北也并非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玻璃幕墙。它的老城区仍然保留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有老街,老店铺,有寺庙,有庙会……这些延续着城市的历史,保留着城市的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08.html
怡园修复效果图
庆幸的是那座滋养过博山人心灵的园林——怡园修复工程接近尾声。不久将有一座“崭新”的怡园在博山重现。那条重修过的博山“大街”也早已为人们接受,日子仍在继续人们又在不停地书写着博山城的春秋。朋友同事中这些年好多人离开了博山,去了张店、济南、青岛等更大的都市。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是趋势,离开博山日子也许会更舒适,但让我再选择一次,我还是愿意留在博山。没别的理由,就是热爱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饭,这里的乡音,这里的人……原文题目《亲爱的博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