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鲁菜发源地,博山走了至少两千年。而成为预制菜发源地,位于博山的老颜神美食古街只用了两年。
两年前,为了将这条千年古街成功“复活”、振兴鲁菜,7个平均年龄53岁的老博山人,作为合伙人一起摁下手印,立下誓言。
回首走过的路,身为老颜神美食古街创始人也是合伙人的房利军深有感触地说:“虽然做一件事不能仅靠情怀和热情,但就我们做的这件事而言,离开了情怀和热情还真不行。”
千年古街标记上“预制菜发源地”
几场秋雨,数夜秋风,十月的淄博老颜神美食古街依旧生机盎然。漫步街头,游人熙攘,举头红叶漫山,低头茶饭飘香,到处是收获的气息。
使用导航的人近来发现,在搜索至“博山老颜神美食古街”时,地图上又多了一个地点标识——预制菜发源地,日前,老颜神预制菜团队的相关美术作品通过国家版权局审核,标记为“预制菜发源地”。
古街的“复活”,绕不开“”这串数字,数字并无玄机,只是直白地阐述了“7个老博山人在平均年龄53岁时做了1件事”,便是合伙盘活了眼前这条古街。
为了“复活”这条古街,其间经历了许许多多,而7个鲜红的手印尤为令人动容。年1月20日,在这条被“复活”的古街前,七条汉子摁下血手印,发出铮铮誓言。此后,每季度的首月20日,这一誓言都会再次响彻古街。
“以敬畏的态度寻求博山餐饮文化之根源,以百分百的投入全力挖掘颜神古镇之真味,誓作传承发扬的开拓者……”
“为做好一道菜,为子孙后代起誓,仅是这种精神,便令人敬佩。”许多游客感叹道。
提及7个合伙人凑到的一起经历,房利军感慨万千。他说:“别看现在他们个个雷厉风行、干劲十足,合伙时却是费了‘牛劲’,整整用了近三年的时间,才将他们凑到了一起。”
博山菜虽一脉相承,各家却均有绝活,7个合伙人中既有业界泰斗,又有行业翘楚,平日里将这些“大佬”凑到一起已然不易,更别说拉他们合伙做生意了。而让房利军感到欣慰的是,合伙的2年间,多少事引起的隔膜和疏离,最终都被那纸誓言所激发出的情怀和热情化为乌有。
作为7个合伙人中唯一不会掌勺的“外行人”,房利军之所以选择投资过亿元重建这条古街,并在经营中主动放弃利润分成,也是源于深藏于心底的那份执念。在他看来,博山虽头顶鲁菜发源地的光环,却因受地域文化影响,致博山菜在历史上几次想走出去,均未成功。
“长久以来,博山餐饮文化的传承者偏安一隅、闭门造车,小富即安的思想成了博山菜走出去的最大障碍。”房利军说:“合伙的初衷是为了给大家确定一个共同的目标,既是为了博山餐饮文化的传承,也是为了鲁菜的振兴。”
“预制菜发源地”的责任担当
鲁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也是历史最悠久、技法最丰富、最见功力的菜系,作为鲁菜的发源地,博山当地一直流传着“吃了博山饭,围着天下转”的俗语。
如老颜神美食古街出品的“博山豆腐箱”,一盘烧豆腐,四方大块垒叠,浇一勺红彤彤的芡汁,咬一口,豆腐里瘦肉、冬笋、香菇、海米细剁成末被葱姜炒得喷香,炸豆腐金壳一裹,香里透香。这道博山名菜,在走遍了千家万户以后,还登上了国宴的餐桌,可谓出尽了风头。
然而,要将博山饮食厚重的文化展现出来并不容易,因为在传统的观点中,博山菜是“大席”,很难单独品尝一道特色菜肴。如何将“大席”中的特色菜肴拆分出来,在延续传统味道的同时,以“小吃”的方式呈现在游客面前,这是创新的第一步。
在7个合伙人的共同努力下,老颜神美食古街凭借30多道“小吃”,不仅完成了年接待游客量60余万人次、年营业额余万元、余名村民就业的阶段性目标,还抢先一步站在了预制菜的风口。
在房利军看来,无论是从起源还是制作技艺来看,博山菜都具有成为预制菜的先天优势。因为按照当地习俗,每逢春节来临,博山人总会准备下大量食材,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被制作成半成品或成品,只等春节期间宴请亲朋。如旱酥鱼、卷尖、汆丸子、炝皮肚等,这些半成品或成品,随便拿出来几样,或直接切片装盘,或浇上高汤一煮,就能成为餐桌上的一道硬菜。
作为鲁菜中最接地气的菜系,博山菜的很多经典菜肴都是从民间家常菜演变而来,据《临淄县志》所载:“易牙善和五味,淄渑水合,尝而知之。”由此可以看出,从前秦开始,博山就是一个善于烹饪的地方,而当时百姓烹饪的“年下菜”,便是如今预制菜的雏形,这也成为了老颜神美食古街被认定为“预制菜发源地”的重要依据。
“今天的博山预制菜,其实就是老一辈博山人代代相传的‘年下菜’,我们要传承的不仅是延续千年的饮食文化,还要借助预制菜的风口,让博山菜借船出海,实现鲁菜的振兴。”房利军说。
走进位于老颜神美食古街的中央厨房、品牌形象店及生产车间,跨越千年的博山饮食文化在此碰撞交融,博山预制菜也在历史文化和现代科技的赋能下,完成了以鲁菜为代表的十余道菜品的研发。而在这条被复活的千年古街之外,博山区也在年的区党代会和两会上适时提出了支持博山预制菜、餐饮产业发展的要求,以期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博山菜预制菜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
铮铮誓言背后的全力守护
重温“老颜神”合抱之木下的这纸誓言,第一条便关联食品安全:“必须做到真材实料、价格公道、表里如一。”而今回头看,老颜神美食古街和7个合伙人也用2年30多个单品小吃无一例食品安全违规记录的成绩单,兑现了他们曾经立下的誓言。
如何守住每年60余万游客以及未来博山预制菜市场食品安全的红线?在走完房利军耗时十年打通的3条隧道后,记者找到了答案:在老颜神美食古街背依的群山之中,3条隧道的贯穿为有机农业科学化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镶嵌于群山之中的数百亩大棚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从源头看,不论是现代化有机食品的种植,还是先进肽肥技术的应用,这里的每一次全新的尝试都是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
房利军坦言,目前,老颜神美食古街向游客所供应的果蔬食材,基本均来源于此,在充分保证了食材的绿色、安全、健康的基础上,也使当地村民的收入也有了极大的提升。
“没有对食品安全的严格把控,博山餐饮文化的传承便是一句空话,更不要说鲁菜振兴的远大志向了。”房利军说。
至此,“老颜神”求真务实的精神也在整个博山餐饮行业引发共鸣,为博山预制菜的“出海”夯实了基础。同时,为大力发展博山预制菜,扶持当地餐饮产业做大做强,博山区还成立了博山餐饮产业发展专班,由博山区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领衔专班组长,商务局、文旅局、市场监管局局长担任专班副组长,各相关部门、各镇街、行业协会、骨干企业参与专班工作,下设商务、文旅融合、市场监管三个工作组及各镇街工作机构,多部门发挥各自专长协同推进。
以如此高规格的专班来抓餐饮,不仅在博山历史上前所未有,放眼全国的美食之都也无先例。
对此,博山区委书记路德芝介绍说,博山作为鲁菜的发源地,在预制菜产业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不仅要明确发展定位,构建符合实际的预制菜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博山餐饮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还要坚持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抓好预制菜产品质量管控,确保食品安全。
眼下,由博山区规划的预制菜产融园项目正呼之欲出,很快一个产教融合区和一个预制食品科创产业园将在“预制菜发源地”诞生。预制食品科创产业园有望与博山南部山区现有的特色农产品冷库相结合,引进冷链物流运营商,帮助博山特色农产品和预制食品走出去,实现源头生产、存储、销售和直达。
在房利军看来,博山预制菜在地道食材、美食技艺和产业化三块拼图中,眼下就差第三个。若能实现三块拼图的组合,博山预制菜产业3年达到30亿产值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站在当下千亿预制菜的风口,房利军虽感慨千万,却十分坦然地向记者倾诉着他们这一代老博山人心中的梦想:“用一个丸子养活一个村,凭一个馒头养活一个镇,让当地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是我们合伙的初心。歃血为盟体现的其实是我们这一代人对博山文化传承的责任,对博山餐饮行业发展的期望以及博山人诚实守信的经商之道。”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马景阳姜涛报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217.html